### 教育教学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关键知识点
#### 一、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 **门诊医生职责**:门诊医生在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需在门诊日志上详细登记患者信息,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信息需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日期等。对于特定病种,还需填写监护人信息或遵照上级指示填写额外信息。
- **报告卡填写要求**:卡片需完整填写,并注明患者的有效证件号码;对于需要副卡或有特殊要求的病种,需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并上报。
- **疫情管理人员职责**:接到报告卡后,疫情管理人员需核实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 **门诊部监管措施**: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需每周核查门诊日志,确保无漏报情况发生,并对实验室确诊或排除的病例进行订正报告。
- **奖惩措施**:对于漏报病例的行为,将对当班医生处以罚款;对于特殊病种未能及时上报的情况,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 二、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 **登记要求**:对传染病病例的登记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监护人姓名(针对14岁以下儿童)。门诊日志需标注“传染病卡已报”或“复诊”字样。
- **转诊要求**:不具备诊疗条件的科室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需详细登记并及时转诊至传染病科或传染病医院。
- **科室管理**:临床科室需建立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管理科需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用于记录病例信息并定期汇总分析。
####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 **责任主体**:医疗机构作为法定报告单位,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 **报告病种分类**:明确了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具体病种,并强调了其他需要纳入管理的传染病种类。
- **报告时限**: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设定了不同的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部分乙类传染病需要在2小时内报告,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需在24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
- **报告流程**:包括详细记录、填报报告卡、网络直报等环节,并要求对报告信息进行订正和补充。
- **保密与准确性**:强调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或谎报疫情信息。
#### 四、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 **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作为法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和个人。
- **首诊责任制**:实施“谁接诊,谁报告”的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网络直报要求**:明确疫情信息的网络直报流程,包括报告卡的填写要求、信息审核、上报以及订正过程。
这些制度旨在确保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准确的报告和管理,对于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