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是生物体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或活动,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如小鸟育雏、蜜蜂采蜜等,这些行为是物种生存的基础,能够遗传给后代。而学习行为则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小狗做算术等。学习行为使得动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于高等动物尤其重要。
在教育中,理解这些行为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例如,小狗生下来就知道吃饭、睡觉,这是它的先天性行为,但去指定地点排泄和做简单的加减法则是学习行为,需要通过训练和经验积累才能掌握。这两种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基因决定,而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基本生存能力,如繁殖行为,包括识别、求偶、交配等复杂过程,以及防御行为,如动物对外来威胁的反应。攻击行为则是同种动物间争夺资源如食物、配偶和领地时发生的冲突。取食行为则涵盖了动物寻找、获取和处理食物的各种活动,如鸟类的迁徙就是为了寻找食物和适宜的繁殖地。
学习行为则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如蚯蚓通过多次尝试学会避开电击,找到食物所在的潮湿暗室。像小袋鼠那样,依赖本能找到母袋鼠育儿袋的行为,是典型的先天性行为。而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虽然看似对非亲生后代的关爱,也是基于本能的繁殖行为表现。大山雀偶然学会打开奶瓶喝牛奶,以及其他大山雀模仿这一行为,都展示了学习行为的传递。幼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或堆叠木箱摘香蕉,这些都是高级学习行为的例子,表明动物能够根据经验解决问题,适应复杂环境。
讨论题中,区分了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例如,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小袋鼠找到母袋鼠育儿袋、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等都是先天性行为,而大山雀偶然学会开奶瓶、小袋鼠爬到育儿袋、黑猩猩堆叠木箱等则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学习行为的重要性,环境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关键。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其进化程度有关,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的学习能力远超低等动物,这使得它们能更好地应对环境挑战。
总结来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动物行为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在教育中,理解这两种行为的特征和差异,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动物世界,同时也为生物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