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文学背景与作者介绍: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属于豪放派代表人物,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其作品如《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流传至今。
- 乌台诗案是苏轼生平遭遇的重大挫折,因诗文被曲解而被捕入狱,幸免于难后,苏轼被贬至黄州,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心态与创作。
2. 文章分析:
- 《留侯论》是苏轼基于《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的故事,探讨了“忍”的智慧,认为在大事面前应能忍小忿,以达成大谋。文中选取了张良圯上受书和辅佐刘邦定天下的事件,作为论证“忍”的关键例子。
3. 文史人物介绍:
- 张良,字子房,是汉朝开国功臣,以智谋著称,虽外表文弱,却在乱世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才能。他在秦末起义中协助刘邦,提出了一系列关键策略,如不立六国后代、重用韩信等,对汉朝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4. 文言知识:
- 字音:文中列举了多个文言词汇的读音,如“圯上受书”的“圯”读yí,“挟持”的“挟”读xié,“孺子”的“孺”读rú等,这些词汇在古代汉语中的发音对于正确理解古文至关重要。
-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文中常见的现象,如“卒然临之而不惊”的“卒”通“猝”,表示突然;“微见其意”的“见”通“现”,表示显现;“则反相贼害”的“贼”通“残”,表示伤害。
- 实虚词:例如“所以”表示原因,“微见”表示隐约显示,“鲜腆”在这里形容傲慢,“逆”表示迎接,“肉袒牵羊以逆”指的是以示恭敬的方式。
5. 教学目标:
- 学习本文的创新立意和苏轼的治学精神。
- 理解并运用正反对比和主次分明的写作技巧。
- 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留侯论》不仅是一篇研究历史人物的文章,更是苏轼对个人修养和治国策略的深刻思考。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苏轼的文风和思想,同时提升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