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资料是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化学试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试题涵盖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分子性质、氧气的用途、化学符号的理解、营养素的作用、实验操作规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实验安全等多个方面。
1. 物理变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如香水挥发(C选项),光合作用、食物消化和酒精燃烧都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化合物。
2. 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即分子间隙增大(D选项),而非分子体积、质量或数量的改变。
3. 氧气的用途广泛,包括医疗急救、火箭发射等,但不用于延长灯泡寿命,因为氧气会促进金属氧化,缩短灯泡寿命(C选项不正确)。
4. 能同时表示元素、物质和原子的是元素符号,如Cu(铜)(C选项),而Cl2是氯气的化学式,N代表氮元素,S2-是硫离子。
5. 儿童需要摄入钙以预防佝偻病(B选项),而非贫血症、夜盲症或甲状腺肿大。
6. 正确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但题目未提供具体选项,无法分析。
7. 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B选项正确),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就有两种化合价。其他选项不正确,如着火点不能降低,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带电的微粒也可以是中子。
8. 数字“2”在化学用语中有多种含义,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和⑤,表示化合价的通常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而是在其上方,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③和⑥。
9. 实验室操作中,验纯可燃性气体是为了防止爆炸(B选项),其余选项虽也合理,但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10. “干水”是含有水95%的SiO2颗粒,能高效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C选项正确)。
11. “低碳”生活方式包括减少能源消耗、重复利用资源和减少废物排放。家庭电器长期待机(B选项)不符合这一理念。
12. 错误的知识整理包括用嘴吹灭酒精灯(不安全),碳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应为Na2CO3)(D选项)。
13. 异常实验现象分析中,红磷过量不会导致测定氧气含量低于1/5(B选项错误)。
14. 甲和乙可能是过氧化氢(H2O2,即双氧水)和水,丙可能是催化剂二氧化锰,丁可能是CO(一氧化碳),气体A可能是O2(氧气)。
试题涉及的化学知识点丰富,包括物质变化、分子基础、化学反应、物质构成、实验操作及环保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