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是中国针对国内开采或利用的自然资源征收的一种税,旨在调节不同资源的级差收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2021-2022年的教学资料中,资源税习题涵盖了多个核心知识点:
1. **计税依据与税率**:资源税的计算基于税目和税额。例如,第一道习题中提到的原油,每吨税额为8元。纳税人需根据实际销售和自用量来计算应纳税额。在案例中,10月份的应纳资源税税额是销售量(8000吨)加上自用量(1500吨)乘以单位税额(8元/吨),即76000元(C项)。
2. **税目设置**:资源税设有多个税目,习题中提到我国资源税设置了7个大税目(A项)。这些税目可能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
3. **课税数量计算**:对于纳税人以自产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的情况,课税数量不是简单的液体盐或固体盐总量,而是加工后的固体盐减去已耗用的液体盐的余额(C项)。这种计算方法旨在避免重复征税。
4. **资源税特点**:资源税具有特定性、从价定额征收、级差收入税以及受益税的性质。习题中指出“实行从价定额征收”不属于资源税的特点,这可能是对传统理解的误解,因为资源税既可以按从价征收,也可以按定额征收(B项)。
5. **纳税地点**: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资源税,应向收购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D项)。这意味着,如果收购方有代扣代缴义务,他们需要在收购资源产品的地区进行纳税。
6. **免税与减税**:习题中的多选题涉及哪些项目不征收资源税,例如天然气、天然矿泉水、盐、煤炭制品等可能有免税规定(A、B、C项)。同时,了解何种产品免税或减税对于正确计算应纳税额至关重要。
7. **纳税期限**:资源税的纳税期限通常与应纳税额的大小有关,应纳税额较大时,纳税期限可能较长(B项),而较小则可能较短(C项)。这是因为税务机关可能允许企业根据资金流动情况灵活安排税收缴纳时间。
8.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不同的销售和使用情况下有所不同,如分期收款结算的销售,纳税义务发生在合同规定的收款日(A项);自产自用的应税产品,义务发生于产品移转使用日(B项);代扣代缴税款时,义务发生于支付货款日(C项),而非发出应税商品日(D项错误)。
9. **计算公式**:资源税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应纳税额=课税数量×适用的单位税额”(A项)。而在代扣代缴的情况下,公式为“代扣代缴税额=收购的未税矿产品数量×适用的单位税额”(B项正确,C、D项错误)。
通过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资源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纳税义务和税收政策,这对于理解和应用中国税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