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本文主要涉及了中考物理复习中的三个重要知识点:物态变化、物质的比热容以及电磁的相互作用。
### 知识点 1:物态变化及实验
在物态变化实验中,主要关注了固体的熔化过程。以2018年湖北荆门的试题为例,实验中观察到固体a和b的熔化图像。固体a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是由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即使加热,能量转化为分子动能,导致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而固体b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升高,说明它不是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温度计的读数为28℃。
### 知识点 2:物质的比热容与吸热能力
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通常会比较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的变化,以此来确定它们的比热容。例如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的试题,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加热后乙液体升温更高,说明乙的比热容较小。甲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因为其比热容较大,能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不显著升温。若甲、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差为4℃和5℃,它们吸收热量的比例是2:1,可以推算出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3:2。
### 知识点 3:电磁的相互作用与电磁设备的工作原理
在电磁学实验中,探究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以通过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如果电流沿右手臂方向,那么前方为N极。增强螺线管磁性的方法包括增大电流、增加线圈匝数或使用铁芯。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 练习题解析
1. 图1展示了冰和蜡的熔化实验,其中蜡的熔化曲线是平直的,温度计显示蜡的温度为39℃。固体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2. 在某种物质的熔化实验数据中,物质的熔点为某个固定温度,且存在一个温度不变的熔化阶段,因此它是晶体。在1分钟时,物质尚未达到熔点,仍处于固态。最后2分钟升温慢,是因为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上升较少。
3. 图2展示了物质随时间温度变化的图像,最初2分钟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温度变化和比热容计算,吸热功率等于吸收的热量除以时间。在6分钟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仍在吸热。利用比热容的定义,可以求解液态时的比热容C2。
4.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第四次数据温度为96℃,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100℃不变,这是水的沸点特征。"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以上内容详细解释了中考物理复习中的热学和电磁学实验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