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泽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知识点解析
#### 古诗文积累
##### 经典诗文积累
1. **《采莲曲》**: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江南采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 **原文**: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2. **依据课文填空**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孟子·告子下》,强调了在面对重任之前,人必须经历心灵上的考验。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陶渊明的《饮酒》之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致中蕴含的深意,以及这种体验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感受。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渔父》中,诗人通过描绘渔父的形象和环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3. **根据提示默写**
-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象征着梅花虽遭摧残但仍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
##### 阅读理解
4. **《雨后池上》**:通过“水面平”、“淡磨明镜”等细节,展示了雨后的宁静与清新。特别是“东风忽起垂杨舞”,则体现了雨后的生机勃勃。
- **赏析**:“淡磨明镜”形象地描绘了池塘平静如镜,清澈见底的情景。“东风忽起垂杨舞”,不仅表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还通过柳枝随风摇曳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5. **《小石潭记》与《游居柿录》比较分析**
- **甲文**(《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文章通过对小石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 **乙文**(《游居柿录》):作者为明代文学家袁中道。文中通过描述作者因雪受阻而未能出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顺其自然的态度。
6. **词语解释**:
-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在这里表示约数,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
- **明灭可见**:“明灭”形容光线忽明忽暗,此处指溪流曲折之处的光线变化。
- **任之而已**:“任”表示听任,这里指的是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辄复不遂**:“辄”表示总是,“遂”表示成功,整句的意思是总是不能如愿。
7. **翻译**
- **甲文**:“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石潭岸边的地势像狗牙一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 **乙文**:“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那个时候想要乘船前往沙市,最终却被雨雪阻止了。
8. **主题分析**
- **甲文**:通过对小石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悲凉。
- **乙文**:通过作者被困家中、欣赏雪景的描述,展现了一种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 现代文阅读
**嗜好读书与职业读书的区别**
本文探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读书方式——职业读书与嗜好读书。职业读书通常是指为了某种职业目的而进行的阅读活动,比如学生为了考试、教师为了备课等。这类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厌烦。而嗜好读书则是出于个人兴趣,是一种享受式的阅读方式,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纯粹是为了愉悦和兴趣。
通过对比两种读书方式,文章揭示了一个理想状态:如果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还能因此获得生活的保障,那将是非常幸福的状态。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很多人在职业读书的过程中感到痛苦和无奈。文章最后提到,真正热爱读书的人就像沉迷于某种爱好(如打牌)的人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坚持下去,从中找到乐趣。这种读书方式超越了功利性的需求,达到了精神层面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