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每日一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必修3(生物 解析版).docx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通过内部机制保持稳定和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的能力。这个能力是生态系统健康和持久性的重要指标。以下是一些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知识点: 1. **生物量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干重,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在1995-2010年间,某饮用水源地实行退耕还林后,生物量的变化可以体现出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2005年之后,生物量的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开始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即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2. **物种丰富度与自我调节能力**: 物种丰富度是衡量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更具自我调节能力。改造前后的对比显示,改造后物种数目从50减少到30,说明改造可能导致了物种丰富度的下降,这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优势种从水生植物转变为陆生植物,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 **种群动态与生态稳定性**: 在一定时间内,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展示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种群A在A点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表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食物链乙→丙→甲揭示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路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其对外界干扰的抵御能力越强,相应地,种群数量波动的振幅会减小。 4. **能量流动与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必须依赖外界能量输入,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无法循环利用。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逐级递减性决定了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太阳能以维持生命活动。改造后如果减少了自然湿地面积,可能会影响到能量流动,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种群动态和能量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复杂结构,对于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对环境变化至关重要。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应注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避免单一化改造,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 粉丝: 19
- 资源: 21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