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HC595是一种常用的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集成电路,广泛用于单片机和其他数字电路的接口中,特别是在需要减少所需I/O端口数量时。其内部包含两个移位寄存器和一个存储寄存器,可以实现串行数据的输入和并行数据的输出,有效地扩展I/O端口。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74HC595的管脚功能和原理。
74HC595集成电路的管脚布局通常如下:
1. SER(14脚):串行数据输入脚。这是数据线,用于将串行数据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当移位寄存器的时钟脚(SH_CP)收到时钟信号时,SER脚上输入的数据将在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被逐位移入移位寄存器。
2. RCLK(12脚):存储寄存器时钟输入脚,又称为锁存时钟。该脚接收时钟信号,在接收到时钟脉冲上升沿时,存储寄存器中的数据会更新为当前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
3. SRCLK(11脚):移位寄存器时钟输入脚。当此脚收到时钟信号的每一个脉冲上升沿,移位寄存器会将SER脚上的数据位逐位向右移动。SRCLK用于控制数据的移位操作。
4. OE(13脚):输出使能脚,低电平有效。当OE脚为低电平时,数据输出脚(Q0-Q7)将启用并输出数据;反之,当OE脚为高电平时,数据输出脚将处于高阻状态。
5. Q0-Q7(15脚到6脚):并行数据输出脚。这些是移位寄存器数据移位后,存储到存储寄存器中的并行数据输出,可供外部设备使用。
6. GND(8脚):接地脚。所有集成电路都需要连接地线,以保持电源回路的完整和提供一个参考电压点。
7. Vcc(16脚):正电源电压脚,通常连接+5V电源。
为了控制74HC595,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当SRCLK(移位寄存器时钟输入脚)接收到时钟脉冲时,数据从SER(串行输入)脚逐位进入移位寄存器。
- 每一个SRCLK的上升沿,SER的数据就会移入一个位置,直到填满整个移位寄存器。
- 当需要把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一次性转移到输出端时,只需在RCLK(存储寄存器时钟输入)上产生一个上升沿脉冲,这样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就会被立即送入存储寄存器。
- 输出端的数据会在OE(输出使能)有效(低电平)时输出。如果OE为高电平,则输出端为高阻态,不影响其他电路。
- 每当数据被更新到输出端后,移位寄存器可以接收新的数据,从而准备下一次数据的更新。
在单片机编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单片机的GPIO(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模拟上述管脚的时序操作,从而实现对74HC595的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用较少的I/O端口控制大量输出,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微控制器系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单片机的2个GPIO端口来控制74HC595,实现8个输出位的控制。
74HC595的串行输入和并行输出特性使得它在I/O扩展、LED显示控制、按键扫描等许多应用领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掌握其管脚功能和工作原理,对于从事电子设计和维修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