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将从软弱破碎围岩巷道返修支护技术实践的角度,详细解释以下知识点:
1. 软弱破碎围岩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在软弱破碎围岩中,巷道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围岩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作用、地质构造应力等。其中,围岩的松软性导致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变形和破坏,如巷道底鼓、两帮内挤、尖顶等现象。因此,分析破坏机理是返修支护技术的前提。
2. 高强度型钢结合喷注浆支护技术:
在返修过程中,研究采用了高强度型钢结合喷注浆支护技术。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使用高强度型钢作为支架,和喷射混凝土以及注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喷射混凝土对破碎岩层进行封闭,并配合注浆技术对岩层进行加固,以此来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这种组合技术能够有效地形成一个连续的介质支护结构,提高巷道的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3. 底板卸压措施:
巷道底板是承受应力最集中的部分之一,尤其是在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通过采取有效的卸压措施,如底板混凝土反底拱和底角锚固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底板的承载能力,并防止底板变形。这些措施可以对巷道底板施加预应力,减少底鼓现象,从而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 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的区别:
主动支护指的是能够随巷道围岩变形进行调节的支护形式,它能够适应围岩的变化,如锚杆支护。而被动支护则是在巷道开挖后立即施加的支护,不能随着围岩变形进行调整,如传统的混凝土支护。在软弱破碎围岩巷道中,采用主动支护技术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因为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围岩变形的特性。
5. 卸压槽的作用:
卸压槽是一种在围岩中故意形成的裂缝,用以释放由于围岩变形压力所造成的应力。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提前规划和形成卸压槽,可以降低围岩中的应力集中,从而防止围岩的进一步破坏,延缓巷道的返修周期。
6. 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的应用:
在设计和实施返修支护方案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进行预测,配合现场监测数据,可以为支护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比较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支护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围岩稳定性。
7. 软弱破碎围岩巷道维修经验总结:
文中提到的维修经验表明,在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单一的支护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支护技术,并考虑采用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考虑到围岩的蠕变特性,应特别关注锚索加固的必要性,以及支护结构的极限变形量。
以上知识点是根据给定文件的内容进行的详细解释,涵盖了软弱破碎围岩巷道返修支护的关键技术和理论,旨在提供对相关领域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