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领域,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构建高性能电子设备的基础。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退火方法,特别针对先进Cu-Zr合金金属化过程。Cu-Zr合金是一种优异的导电材料,因其优越的电导率和抗电迁移能力而广泛应用于先进半导体器件中。然而,为了实现热稳定的Cu金属化,铜和硅之间的适当扩散阻挡层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场辅助退火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场辅助退火(Field-Assisted Annealing,FAA)是一种利用电场促进原子在材料中移动的技术。在Cu-Zr合金金属化的过程中,该技术被用于促进Zr原子向界面迁移,并最终形成一层氧化物作为扩散阻挡层。这项技术的关键点在于,通过外部施加的电场,可以增加Zr原子向界面的迁移动力,从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同时获得较低电阻的Cu合金薄膜和自我形成薄阻挡层。
在介绍性部分,作者强调了铜在先进半导体互连材料中的重要性,由于其优良的电导率和抗电迁移性,它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为了防止铜与硅在低温下发生扩散和反应,扩散阻挡层的厚度必须尽可能小。在传统的技术中,成功实现一个厚度小于5纳米的超薄阻挡层并保持低电阻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者们必然会发展新的材料和加工技术来满足更严格的应用要求。最近,自我形成薄阻挡层在形成低阻抗铜互连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吸引力。在此过程中,一种合金元素被假设会迁移到界面并形成一层氧化物。
论文中提到的实验过程包括对Cu-Zr/SiO2/Si样品在250°C至400°C温度范围内进行真空退火实验,施加和不施加电场(-20V)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一个小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阻率测量来分析样品。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Zr原子向界面的拖动力将大于没有电场的情况。结果是,通过低浓度合金原子添加和场辅助退火加工,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同时获得低电阻的Cu合金薄膜和薄的自我形成的阻挡层。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半导体器件制造中遇到的扩散和反应控制问题。它有助于降低阻挡层的厚度,同时保持Cu互连的导电性,对于未来更高集成度的半导体设备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对场辅助退火过程中原子迁移机理的理解,而且在技术上为先进半导体制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关键词方面,作者指出了本研究涉及的关键词包括退火、薄膜、金属化以及自我形成的阻挡层。这些关键词概括了本研究的主旨,即通过新型场辅助退火方法优化Cu-Zr合金在半导体金属化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