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学领域,非晶合金(也被称为金属玻璃)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特点是没有长程的有序晶体结构,拥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磁性能等,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Mg-Cu非晶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镁基非晶合金,因其轻质、高强度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新型高性能工程材料的重要候选者。本研究由孟慧娟、叶福兴两位学者完成,研究重点介绍了利用机械合金化(MA)法来制备Mg-Cu非晶合金,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扫描量热仪(DTA)对制备的合金粉末进行了结构与热性能的表征分析。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通过高能球磨处理粉末,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加工硬化、冷焊等过程,以达到合金化目的的固态合成技术。该技术适合于制备传统熔炼法难以实现的合金体系,尤其适合非晶合金的合成。在本研究中,通过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制备了Mg-Cu非晶态合金,研究了球磨工艺参数(包括球磨速度、球磨时间)和合金成分(如掺杂B元素)对合金结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热特性的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对比不同成分的Mg-Cu合金(如共晶点的Mg58Cu42和稳定化合物点的MgCu2)的性能,发现合金成分对非晶形成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球磨速度和时间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合金化效率,促进Mg-Cu合金的非晶化。球磨时间越长,粉末尺寸越小,更有利于非晶态的形成。此外,采用无水乙醇作为过程控制剂,可以在球磨过程中减少杂质,提高粉体的分散度,进而加快Mg-Cu合金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 掺杂B元素的实验表明,B粉的加入可以提高Mg-Cu合金的机械合金化速率,使得非晶形成能力有所提高。这一点从合金的XRD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到印证,其中Cu峰的连续宽化以及向低角度方向移动的变化,说明了B元素在Mg-Cu-B粉末合金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热特性分析方面,研究者们利用差热扫描量热仪(DTA)得到了合金粉末的热特性曲线。曲线显示了玻璃转变温度(Tg)、过冷液相区(∆Tx)以及熔化吸热峰等特征温度。这些特征温度的存在说明了Mg-Cu非晶合金在加热过程中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变的过程,具有典型的非晶合金热特性。通过DTA曲线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合金成分对热特性的影响,为Mg-Cu非晶合金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来说,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机械合金化法制备Mg-Cu非晶合金的工艺参数及成分设计,通过XRD和DTA分析了粉末的结构和热特性,并探讨了非晶形成的规律性。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非晶合金的制备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Mg-Cu非晶合金的进一步工业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这项研究也体现了中国在非晶合金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预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
- 粉丝: 7
- 资源: 93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