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软件在智能电话终端上的设计与实现涉及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步骤,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IM软件功能的设计、MSN协议及其模型的解析、以及IM软件的系统结构搭建。以下是详细的说明:
1. 硬件平台的选择与改造:
IM软件的运行环境需要一个具有高性能的嵌入式开发板作为基础硬件平台。在本方案中,选择了基于ARM920T内核处理器S3C2410的嵌入式开发板,该开发板具有标准工作频率为203MHz,支持64MB FlashROM和SDRAM,可支持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并能运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了降低成本并满足需求,开发板经过改造,减少了FlashROM和SDRAM的容量,并配置了较低分辨率的显示器。
2. IM软件的功能设计:
IM软件的核心功能包括账号管理、联系人管理、即时消息的收发、用户状态设置、语音和视频交流等。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软件需要利用即时消息传递协议,例如MSN协议。MSN协议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有序通信实现消息的传递,客户端通过发送请求和接收应答信息与服务器交互。了解并实现MSN协议对于开发IM软件至关重要。
3. MSN协议及其模型:
MSN协议是一个基于C/S模型的应用层协议,具有明确的通信机制和服务器类型。服务器分为通知服务器(NS)和接线服务器(SBS)。NS负责处理登录、身份验证和联系人信息管理,而SBS负责即时消息的收发和文件传输。客户端在登录和聊天会话时,需要与不同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在会话结束后关闭连接。这种机制对于客户端是透明的,而开发人员需要明确其中的通信流程和模型,从而确保消息传递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4. IM软件的系统结构:
为了实现IM软件,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该结构主要由显示界面、登录模块、联系人管理和即时消息收发四个部分组成。显示界面设计分为登录界面和主界面,登录界面提供用户账号和密码的输入,而主界面包含菜单栏和用于展示联系人信息、即时消息和用户状态等的多个窗口。每个部分都需要与后端的IM服务器进行交互,以实现完整的即时消息传递功能。
通过实现IM软件,智能电话终端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通信方式,满足用户在移动环境下进行实时沟通的需求。这不仅能够增强智能电话终端的功能性,还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整个设计与实现过程涉及到的硬件选择、软件功能设计、协议解析及系统架构搭建都是实现该目标不可或缺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