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LCD体系结构的图像拼接技术是当前平板显示器研究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LCD领域。PL-LCD,即平光致发光液晶显示器,利用窄带紫外光作为调制光源,激发荧光材料产生红、绿、蓝三原色光,进而形成可见图像,解决了传统LCD中视角受限和滤色片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用准直的背景光,允许更灵活的显示面板拼接,从而实现无缝大屏幕显示。
图像拼接技术主要有物理连接法和光学放大两种方式。物理连接法涉及到显示板的物理组装,例如37.5英寸的3x3拼接或38.6英寸的2x2拼接,但这种方法受限于特定的加工工艺,且连接数有限。光学放大方法通过透镜放大单个显示板的图像,减少了屏幕间的空隙,但可能会导致光学成像失真,不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剑桥大学提出的阴影覆盖法利用紫外发光二极管作为背景光源,虽然能形成放大图像,但亮度不均匀的问题难以解决。而牛津大学的无缝显示技术通过改变屏幕边缘光线方向,实现了直视方向的无缝画面,但因RGB颜色光的弯曲度不同,可能导致颜色扭曲,且需要准直背景光,视角范围受限。
PL-LCD的新型微棱镜“像移”方法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它通过调整棱镜的坡度和空气隙间距,使平行光线在空间中位移,闭合屏幕缝隙,形成无缝图像,同时避免了图像变形和物像间距过大。此方法将系统置于PL-LCD的第二偏振片和荧光屏之间,使用紫外线光源(如UV-LED)提供准直光。点光源如UV-LED和高压水银蒸汽灯更适合于实现良好的准直效果,而荧光管由于发光方向的散乱,效率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优化棱镜设计、选择合适的光源以及考虑空气隙尺寸对光线传播的影响是确保系统性能的关键。微棱镜系统因其小尺寸,允许光线在内部移动距离短,对像移过程中的光线传播影响较小。这种方法为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无缝显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户内外显示应用场景,推动了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