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是地理环境中自然灾害的一种,通常指的是由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过程所引发的灾害。地质灾害的类型繁多,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地貌作为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和危害程度都有显著的影响。
在地质学研究中,地貌分维是指通过分形几何理论,对地貌表面的复杂程度进行定量化描述的一种指标。分维值是衡量地貌表面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地貌的异质性和不规则性。在地质灾害研究中,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分形几何学的应用,使得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特征都能够以更精细的方式进行解析,从而提高地质灾害预测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本文所探讨的大渡河上游丹巴地区,是中国四川省境内大渡河中上游的一段流域。丹巴地区多山,地理条件复杂,历来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本研究采用了高精度的DEM数据和滑动窗口技术来生成地貌分维图,目的是解析高精度遥感影像中解译的崩塌与滑坡体的分布特征。
崩塌与滑坡是两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崩塌通常指山体上的岩体或土体失去支撑后,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塌落的地质现象;滑坡则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因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部分移动的现象。这两种灾害不仅会破坏地形地貌,还会对人类居住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崩塌和滑坡的分布、类型、规模等特征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在崩塌和滑坡体的内部及其周边,存在着明显的地貌分异性。这意味着不同的地貌单元对于崩塌和滑坡的发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地貌分维值的分析,可以发现崩塌体的微地貌分异特征比滑坡体更显著,尤其是大型、厚层、老(古)崩塌和滑坡体的分异特征更为突出。地貌分维值可以有效识别与其同时期或更早的地质灾害,并能够间接反映新发生的灾害的微地貌复杂性和离散性特征。
文章还提到了地貌分维特征与地质灾害耦合性的关系。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中,通常会用到坡度、坡向、坡长和地形复杂度指数等微观因子,以及地表粗糙度、地表起伏度、高程变异系数、地表切割深度等宏观因子来量化描述地貌与地质灾害的耦合性关联。研究发现,随着地貌复杂度的增加,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地貌分维特征的解析对于认识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和危害程度,以及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监测和减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对地质灾害进行更精细的监测和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