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编程语言中,成员变量的隐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类的继承关系以及成员访问的规则。当子类从父类继承时,如果子类和父类中有相同名称的成员变量,子类的成员变量并不会覆盖父类的成员变量,而是会隐藏父类的成员变量。下面我们将通过实例来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java
public class A {
public int x = 10;
}
public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int x = 20;
}
```
在这个例子中,`B` 类继承自 `A` 类,并且都定义了一个名为 `x` 的成员变量,但它们的值不同。在 `C` 类的 `main` 方法中,我们创建了 `A` 类和 `B` 类的对象:
```java
public class 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B();
System.out.println(a.x); // 1
B b = new B();
System.out.println(b.x); // 2
System.out.println(((A) b).x); // 3
}
}
```
执行这段代码会输出以下结果:
```
10
20
10
```
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当使用 `A` 类引用 `a` 访问 `x` 时,输出的是父类 `A` 的 `x` 值(10),而不是子类 `B` 的 `x` 值(20)。这是因为 Java 中的成员变量访问是基于静态绑定(早期绑定)的,也就是说,编译器在编译期间就已经决定了访问哪个成员变量。因此,`a.x` 实际上是访问 `A` 类的 `x`,即使 `a` 对象实际是 `B` 类的一个实例。
当直接使用 `B` 类引用 `b` 访问 `x` 时,输出的是子类 `B` 的 `x` 值(20)。而 `((A) b).x` 强制转换为 `A` 类引用后再次访问 `x`,则输出父类的 `x` 值(10)。
这种行为并不是覆盖(Overriding),而是隐藏(Hiding)。在子类中,父类的成员变量不能直接通过子类的引用访问,必须通过显式类型转换恢复父类引用才能访问到父类的隐藏成员变量。这可能导致代码可读性降低,因此一般不建议在子类中使用与父类相同名称的成员变量。
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静态方法。如果子类和父类有同名的静态方法,子类的静态方法也会隐藏父类的静态方法。例如:
```java
public class A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A Static ");
}
}
public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B Static ");
}
}
public class 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B();
a.print(); // 输出 "A Static"
B b = new B();
b.print(); // 输出 "B Static"
((A) b).print(); // 输出 "A Static"
}
}
```
这个例子展示了静态方法的隐藏行为,与成员变量的隐藏类似。
Java 中的成员变量隐藏是由于继承关系导致的,子类的成员变量不会覆盖父类的同名成员变量,而是隐藏它们。这种行为可能会在代码调试和理解上造成困扰,因此在设计类结构时应避免这种情况,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