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变电站的重要名词解释
#### 模型(Model)
在智能变电站中,模型的概念相当于传统变电站中的模板。它遵循IEC 61850标准进行设计和构建,确保不同制造商的设备能够实现互操作性。与传统变电站中采用自定义协议(例如CSC2000规约)不同的是,智能变电站中的模型更加标准化,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 **来源**:如果设备来自外部制造商,则相应的模型文件通常由该制造商提供。若为内部设备,则可通过向公司技术支持部门申请获得模型文件。
- **作用**:模型定义了智能设备的数据结构和行为规范,便于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策略。
#### 智能终端(Smart Terminal)
智能终端在智能变电站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结合了传统操作箱的功能,并通过光纤连接实现了更高效的数据通信。其主要组件包括:
- **MASTER板**:负责GOOSE通信,通过光纤连接至GOOSE交换机。
- **开入板**:用于接收来自开关、刀闸等设备的硬接点输入,类似于传统测控装置的功能。
- **开出板**:处理遥控命令及跳闸指令。
- **直流板**:用于采集温度等信号,同样属于传统测控装置的功能范畴。
- **GOOSE板**:支持直接通过GOOSE报文实现跳闸功能,无需经过GOOSE交换机。
#### 直跳(Direct Trip)
当保护装置发出跳闸指令时,该指令通过专用光纤直接发送到智能终端的GOOSE板,绕过了GOOSE交换机的过程。这种方式提高了跳闸命令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被称为“直跳”。
#### 直采(Direct Sampling)
直采是指通过光纤将光电式电流互感器(PT)和光电式电流互感器(CT)采集的数字量直接传输给合并单元(MU),随后MU将这些数据不经GOOSE交换机直接分发给各装置(如测控、保护、电度表等)。这种方式简化了数据流路径,降低了延迟并提高了数据准确性。
#### IEDNAME
IEDNAME即智能电子设备名称,在IEC 61850标准中用以唯一标识每一个智能设备。在通讯子系统中,IEDNAME作为与每个装置建立通信的基础。在整个变电站中,每个设备的IEDNAME都是唯一的,确保了通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MU (Merge Unit)
MU是合并单元的简称,负责收集和整合来自光电式电流互感器(PT)和光电式电流互感器(CT)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可供其他装置使用的格式。MU的作用在于集中管理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分发给保护、测控和电度表等装置。
#### MAC地址
MAC地址是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在智能变电站中,GOOSE报文的传输依赖于MAC地址来确定目标和源设备。每个设备的MAC地址都是唯一的,这使得设备能够在GOOSE网络中互相识别。MAC地址的使用类似于为每个装置分配编号,从而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 VLANID
VLANID即虚拟局域网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划分逻辑上的独立广播域。在智能变电站中,通过给特定类型的装置(例如所有220kV测控装置)分配相同的VLANID,可以有效隔离它们与其他不同VLANID装置之间的通信,从而减少网络负载并提高安全性。例如,给所有220kV测控装置分配VLANID为3,这意味着这些装置只能相互通信,无法与VLANID非3的其他装置交互。
#### 数据集(Data Set)
数据集是指对一个装置的所有信号进行分类和组织的方式。每个装置的信息被细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包含一部分装置的信息。所有这些数据块共同构成了该装置的完整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监控智能变电站中的数据流。
通过以上对智能变电站中重要名词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智能变电站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概念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也为未来的电网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