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定天然裂缝对志丹新区注水开发的影响 ,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心观察 ,结合实验分析研究了天然裂缝发育规律 。结果表明 ,延长油田志丹西区延长组天然裂缝发育燕山期 E - W向、NW - SE向和喜山期 S - N向、NE60°四组区域构造裂缝 ,其中以 E - W、S - N向最为发育 ,NE60°较为发育 。地下裂缝与野外露头裂缝发育规律基本一致 。天然裂缝类型主要为直立、近直立大型剪切裂缝 ,微裂缝不发育 。天然裂缝主要在砂岩中发育 ,泥岩中发育较少 ;岩性一致时 ,裂缝密度与层厚呈负乘幂关系
### 延长油田志丹西区延长组天然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本文探讨了延长油田志丹西区延长组天然裂缝的发育规律及其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该研究区位于陕西省志丹县西南部,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南部,其主力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的多个段落。这些层系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并且天然裂缝较为发育。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对这些裂缝的认识不足,导致注入水出现了严重的单向突进现象,严重影响了水驱效率。因此,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地质调查、岩心观察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手段,综合考察了天然裂缝的分布情况、发育特征及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 三、天然裂缝发育规律
##### 1. 地表露头天然裂缝特征
- **侏罗系裂缝观测**:通过对侏罗系地层的观测,尤其是中侏罗统安定组、直罗组和中下侏罗统延安组等地层,发现主要以南北向裂缝为主。
- **三叠系延长组裂缝观测**:在三叠系延长组的地层中,裂缝走向以东西向(E-W)和南北向(S-N)为主,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NE60°方向的裂缝。
##### 2. 岩心裂缝发育特征
- **裂缝类型**:通过对15口井的岩心观察,统计发现大部分裂缝为天然裂缝(94.6%),其中以先剪后张性和剪性裂缝为主。
- **裂缝走向**:通过对延长组岩心裂缝进行定向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发育四组裂缝,即E-W向、NW-SE向、S-N向以及NE60°方向的裂缝,其中E-W和S-N向裂缝最为发育。
- **裂缝形态**:大多数天然裂缝以高角度产出,倾角大多分布在80°~90°之间;裂缝长度变化较大,既有短小的裂缝也有长达十几米的大裂缝;裂缝宽度多在0.1mm到0.5mm之间。
##### 3. 宏观裂缝发育特征
- **裂缝产出状态**:天然裂缝多以高角度产出,其中大部分裂缝的倾角集中在85°~90°。
- **裂缝长度**:裂缝长度分布广泛,从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短裂缝多为张剪缝,长裂缝多为剪性裂缝。
- **裂缝宽度**:多数裂缝宽度较小,通常在0.1mm到0.5mm之间。
#### 四、结论
通过对延长油田志丹西区延长组天然裂缝的综合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 天然裂缝主要以E-W、S-N方向的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NE60°方向的裂缝。
- 裂缝类型主要为直立或近直立的大型剪切裂缝,微裂缝较少发育。
- 天然裂缝主要分布在砂岩中,泥岩中的裂缝较少;相同岩性条件下,裂缝密度与层厚呈负相关关系。
-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裂缝的发育程度逐渐降低。
本研究为志丹新区注水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对于提高水驱效率、优化油田开发方案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该研究成果也为鄂尔多斯盆地内其他低孔隙、低渗透油气藏的天然裂缝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