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常见的两种控制系统。尽管二者都用于工业过程控制,但它们在结构原理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本文将详细讲解DCS和PLC在结构和原理方面的不同之处。
DCS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带I/O板的控制器、通讯网络和人机界面(HMI)。DCS的I/O板通过端子板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实现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I/O板分为多种类型,如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入输出、脉冲量输入、快速中断输入以及现场总线I/O等。每一种I/O板都有其特定的端子板。信号在进入I/O板前会进行整修,包括上下限检查、温度补偿、滤波等操作,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些整修操作可以在端子板上完成,也可以通过专门的信号调理板来实现。I/O板连接在I/O总线上,控制器再与I/O总线相连。在DCS早期设计中,为了增加I/O点数,会将控制器的任务分成闭环运算控制器、模拟量数据采集器和逻辑运算器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控制器都有其专用的I/O总线。这些控制器再通过通讯网络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而PLC与DCS相比,结构上更为简单。PLC的控制器可以视为一个模块化设备,拥有CPU、RAM、E2PROM和ROM等芯片,以及用于接收I/O信号的接口和用于连接通讯网络的接口。PLC的核心在于其编程能力和处理逻辑运算的能力。用户可以通过编程软件创建应用程序,即将各种功能块连接起来形成控制方案,并将该方案存储在可擦写的E2PROM中,以便随时更改。功能块包括PID控制算法、算术运算、函数运算等,并且能够结合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
在冗余性方面,DCS和PLC也有不同。DCS的控制器多采用冗余设计,即一用一备,并且通常是热备。这意味着在主控制器发生故障时,备份控制器可以无缝接管控制任务,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为了确保冗余成功,需要保证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版本一致,芯片工作正常,模块设定相同,并且确认系统中没有未授权的改变。
通讯网络方面,DCS和PLC都采用网络将控制器与HMI等设备连接起来,但其结构有所不同。通讯网络有总线式、环形和星形等不同形式。星形结构适用于小型系统,而总线形和环形结构则在逻辑上更为复杂,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系统。DCS的通讯网络速率通常在10M到100M之间,一般采用广播式通讯方式。PLC的通讯网络则较为多样,可以是简单的点对点连接,也可以是复杂的工业以太网连接。
HMI方面,DCS具备四种不同形式的节点:操作站、工程师工作站、历史趋势站和动态数据服务器。操作站用于显示系统标签、动态流程图和报警信息;工程师工作站用于控制器和操作站的组态;历史趋势站用于存储历史数据;动态数据服务器则作为DCS与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也是DCS与Web的隔离设备。而PLC的HMI通常指的是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操作员与控制器交互,如触摸屏、键盘、鼠标等,用于显示和控制系统的操作界面较为简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控制器的运算能力大幅增强。DCS的一些控制器采用PC架构,集成了操作系统、组态软件和通讯软件,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其内部逻辑和数据处理能力与PLC相比也更为复杂。
总结起来,DCS与PLC在结构原理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系统构成的复杂性、控制逻辑的集成度、通讯网络的扩展性以及人机界面的多样性上。DCS适用于大型、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而PLC则更适合小型到中型的自动化控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