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急倾斜煤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为确保急倾斜煤层煤矿矿井安全以及合理的沿空留巷设计,采用现场矿压观测,对急倾斜煤层巷道变化破坏规律以及沿空留巷巷道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得出:在距离工作面10 m以内巷道变形速度是非常明显的,在距工作面20 m以内,巷道围岩开始产生较明显变形;回采期间锚杆锚固范围以内最大离层范围小于10 mm,锚杆锚固范围以外超过20mm,采动影响范围大于35 m;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巷道具有变形量大且不对称等特性,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在25 m以外,侧向支承压力大致位于0~3 m,该研究为急倾斜煤层的沿空留巷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急倾斜煤层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是关于煤炭开采领域的一项专题研究,主要探讨了在急倾斜煤层条件下巷道的变形和破坏特点,以及采动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急倾斜煤层,指的是倾角大于45度的煤层,其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对巷道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研究采用了现场矿压观测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实时监测巷道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形情况。研究发现,巷道在距离工作面10米以内的区域,变形速度非常快,而在20米范围内,巷道围岩开始出现显著的变形现象。这表明,近工作面的巷道受采动影响大,变形速度快,需要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以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在回采过程中,锚杆锚固的范围对巷道稳定性至关重要。研究显示,锚杆锚固范围内的最大离层(即岩石层之间的分离)小于10毫米,而锚固范围之外的离层超过20毫米,这表明锚杆的有效锚固范围对于控制巷道变形至关重要。同时,采动影响范围远达35米以上,这意味着巷道设计时要考虑更广泛的采动效应。
急倾斜煤层的沿空留巷(即不进行二次掘进,而是利用已开采空间留下的巷道)具有特殊性,表现为变形量大且变形不对称。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超过25米后,侧向支承压力主要集中在0到3米的范围内。这一发现对于合理设计巷道支护策略和沿空留巷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急倾斜煤层巷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此项研究对于理解和应对急倾斜煤层巷道的特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的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巷道的稳定性,减少事故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