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雷阿林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如何应用于优选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开发方案。该论文针对三峡水利工程的复杂性,详细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在解决涉及多因素、多目标和多准则决策问题中的优势,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过程。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数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建立判断矩阵,进而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量化评估。在三峡水力资源开发方案优选的问题中,这种方法有助于决策者清晰地分析和比较不同开发方案的优劣。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模型一般分为三层,即最高层(目标层)、中间层(准则层)和最低层(方案层)。在三峡水力资源开发的背景下,最高层是合理开发长江水力资源的目标,准则层包括五个基本因素:实用价值、环境后效、难易程度、建设周期和财政支持,每个准则都反映了对总体目标的贡献。方案层则是具体可选的开发方案。 该论文阐述了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包括: 1. 明确问题:清晰地界定决策问题的范围和目标。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的结构,每层包含不同的因素或准则。 3. 运算与结果:通过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并引入标度将主观判断进行量化,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各因素或方案的相对权重和优劣排序。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系统地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复杂问题,避免了决策过程中主观判断的不一致性。论文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层次间因素或方案的权重,最终确定了“一次建成,分期蓄水”的高坝方案,为三峡水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在具体实施层次分析时,对各层次间的要素进行了详细的两两比较,并给出了具体的权重计算结果。最终的排序权值显示了不同方案相对于最高总目标的相对优劣,为决策者提供了清晰的决策支持。 此方法在实际工程决策中的运用,证明了层次分析法在处理多目标、多因素决策问题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不仅在理论上对三峡水力资源的开发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在实践上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决策的工具,这对于未来大型水利工程的决策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粉丝: 9
- 资源: 889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