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现状】 我国煤矿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国有重点煤矿和部分较大地方煤矿在信息化建设上表现优秀,得益于充足的资金、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这些企业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使得信息技术初步融入到企业发展中。然而,多数地方小煤矿因资金短缺、技术薄弱、管理层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以及管理滞后,往往在信息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不平衡的表现】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和地域分布上。东部地区的煤矿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形成了“东高西低”的格局。企业规模越大,信息化投入和成效越显著,而小型煤矿则相对滞后。 【“信息孤岛”问题】 尽管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在煤矿企业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信息设备无法实现有效通信和数据共享,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各部门各自为政,采用封闭的数据格式和软件,仅局限于单一系统的实施,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整体效益,阻碍了煤矿整体信息化的进程。 【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能力不足】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国内煤矿企业在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引进的技术需要与具体生产实践和管理相结合,但许多企业缺乏必要的研发能力,仅依赖外部技术,无法实现持续创新。这使得我们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中不断循环,亟需找到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路径。 【重硬件轻软件,忽视服务】 煤炭企业在信息化投入上侧重硬件设备,软件和服务投入相对较少。过度依赖硬件建设,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内部数据整合,导致数据库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更不用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物联网、高性能计算、云制造、云仿真的快速发展,服务要素在煤矿信息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服务在提升产品价值中的角色。 【发展趋势】 面对上述问题,我国煤矿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资金、人才和技术向中小煤矿倾斜,缩小信息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 统一标准,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规范和标准,规划全面的信息化蓝图,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 3.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4. 平衡硬件与软件投入:调整信息化投资结构,增加软件和服务投入,打造完善的信息资源库,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5. 利用新兴技术: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效率。 通过上述改革策略,我国煤矿信息化有望实现质的飞跃,为煤矿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粉丝: 6
- 资源: 910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