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属于网络层协议,其意义在于确定设备的位置,即ip地址。但又和arp与tcp不同,它是为传输层服务的,通常将tcp和udp架在ip协议之上。所以他只不过是一个数据的载体,本身并没有自己的询问与回复功能。他在程序中,只起到确定传输的功能。
IP头部结构是网络层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在网络中定位和传输数据。IP协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备的位置,即IP地址,并为传输层协议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服务。IP协议本身并不具备查询和响应功能,它仅作为数据的载体,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从源设备传输到目标设备。
IP头部的结构包含多个字段,这些字段各有其特定的用途:
1. 版本:这一字段通常为4,代表IPv4,如果为6则表示IPv6。IPv4头部通常为20字节,而IPv6头部结构更为复杂。
2. 首部长度:该字段表示IP头部的长度,单位为4字节,通常为20字节,最大60字节,包含了可选字段。
3. TOS(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包括优先级(3位)、延迟(1位)、吞吐量(1位)、可靠性(1位)和成本(1位)等,用于路由器根据这些参数进行流量调度。剩余的一位未使用。
4. 总长度:16位字段表示整个IP数据报的总字节数,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
5. 标识符:16位的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数据报,特别是在分片的情况下,相同的标识符用于重组分片的数据报。
6. 分片相关字段:包括MF(More Fragments,1位)和DF(Don't Fragment,1位)。MF标志位为1表示还有后续分片,为0表示这是最后一个分片;DF标志位为1表示不允许分片,为0则允许分片。接下来的13位是片偏移,表示分片在原始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以8字节为单位。
7. TTL(Time to Live):8位字段,用于限制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命周期。每次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减1,当TTL为0时,数据报被丢弃,防止数据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8. 协议字段:8位,指定上层协议类型,如ICMP(1)、TCP(6)或UDP(17)。
9. 校验和:用于检验IP头部的完整性,采用反码运算进行计算。
10.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各32位,分别表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地址。
11. 选项:这是一个可变长度的字段,用于携带额外的信息,例如安全、记录路径、时间戳等。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对于程序员来说,处理IP头部时,通常会关注那些可变的部分,比如TOS字段、TTL字段、协议字段以及校验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IP头部的这些字段会被用来决定数据包的路由、处理优先级和错误检测。了解IP头部结构对于网络编程和网络故障排查至关重要。
- 1
- 2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