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矿区水害防治技术是一篇专注于煤矿水害防治领域的专业技术论文,作者王云泉详细分析了我国煤矿透水事故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大屯矿区的具体水文地质状况和开采活动,提出了加强大屯矿区水害防治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文章内容涉及了煤矿开采中遇到的水害问题、水害防治工作的特点、水害防治技术和方法、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等关键知识点。
文章指出煤矿开采过程中,尤其是在地下作业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近、揭露或者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这种情况下,一旦作业场所位于含水层的水位以下,就可能因为重力作用,导致水体失去平衡,涌向井巷或采场,形成水害。这可能是一般性的滴淋水,也可能是大规模的涌水,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文章对水害防治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水害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这与煤矿生产建设过程始终伴随地下水的斗争密切相关。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和下组煤的大规模开发,水害问题将变得更为突出。同时,水害防治工作还具有复杂性,它不仅取决于作业场所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的特性,还包括对矿井和周围环境的了解和掌控。此外,水害的经济损失巨大,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文章还提及了透水事故的主要水源,包括老空区积水、奥陶系灰岩水和地表水等。透水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掘进工作面,占比高达80%。
在水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方面,文章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包括煤柱稳定性研究、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开采活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考量。特别提到了通过强度折减安全系数法与极限强度安全系数法的对比,来研究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需要加强对地表的监测,并及时对老空区进行治理。
大屯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部分,详细介绍了矿区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大屯矿区处于丰沛复向斜内,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断层落差较大,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与煤系地层接触,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该矿区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动水量补给很小,除了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外,其他含水层通过疏水降压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水效果。2010年上半年大屯矿区4个生产矿的实测平均涌水量也有所记录。
在提到水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时,文章强调了防治工作不仅要考虑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可能的补给水量与水压,还要掌握工程对含水层的破坏程度,以及相邻矿井的老空积水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高效的煤炭开采。
总结来说,大屯矿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涵盖了煤矿水害的危害、防治工作的特点和复杂性、事故的主要水源、防治技术和方法、以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等多个方面,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宝贵的防治水害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