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人工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SEM技术测试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采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黄土试样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初始含水率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同一压力下的湿陷变形量越来越小;2)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压力一变形关系曲线可以统一用双曲线形式表达;3)湿陷后黄土试样的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孔隙总数显著增加,而孔隙面积减小。湿陷过程主要是小孔隙数量
### 辽西黄土湿陷变形特性及湿陷后微观结构变化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黄土作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在中国广泛分布于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黄土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孔隙率、弱粘结力等,在遇水时易发生湿陷现象,从而导致建筑物地基沉降等问题。因此,了解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及其微观结构变化对于评估和预防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 **试验设计**:
- 通过人工制备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黄土试样来模拟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水分条件。
- 使用标准的压缩试验来测定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
2. **微观结构分析**:
-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观察并记录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
- 利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几何方法对孔隙的形状、大小和分布进行量化分析。
####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 **初始含水率对湿陷变形的影响**:
- 结果显示,随着黄土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同一压力下的湿陷变形量逐渐减小。这意味着较高的初始含水率能够减少黄土在受压时的湿陷变形量。
- 这一发现为理解黄土的湿陷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在一定的含水率范围内,较高的含水量有助于提高黄土的稳定性。
2. **湿陷变形曲线的数学描述**:
-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初始含水率的试样在压力—变形关系曲线上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均可以用双曲线函数来进行描述。这表明,尽管初始条件不同,但黄土湿陷的基本行为模式是相似的。
3. **湿陷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
- 湿陷后黄土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加致密,孔隙总数显著增加,但孔隙面积总体减小。
-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湿陷过程中主要是小孔隙数量的增加,而孔隙形状的分维数减小,孔隙结构复杂度显著增加。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反映了黄土在湿陷过程中的物理机制。
####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初始含水率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黄土的湿陷变形量逐渐减小。此外,湿陷后的黄土微观结构变得更加致密,孔隙总数增加而孔隙面积减小。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土湿陷的物理机制,也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通过实验和微观结构分析揭示了辽西黄土湿陷变形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为评估黄土地区的地质风险和改善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