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的时间同步是保障网络中各个节点间准确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技术。近年来,时间同步算法研究不断进展,影响同步精度的因素错综复杂,下面将详细分析。
保持节点间时间同步是无线传感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NTP协议是互联网上广泛采用的标准时间同步协议,但因功耗大和有线传输的限制,不适用于功耗和成本受限的无线传感网络。GPS系统虽然能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但信号穿透性差,需要在空旷的地方安装GPS天线,同样不适用于无线传感网络。因此,研究者提出了多种适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算法。
Elson等人在2002年首次提出无线传感网络时间同步的研究课题,后续研究中典型的时间同步算法可以分为三类:
1. 基于发送者-接收者的双向同步算法,例如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算法;
2. 基于发送者-接收者的单向时间同步算法,例如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算法、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算法;
3. 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同步算法,例如RBS(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算法。
随着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传感节点体积不断缩小,单跳距离变小,整体网络规模变大,同步误差的累积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者尝试提出新的同步算法,如协作同步,来尽量避开单跳累加造成的问题。
时间同步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 发送时间:发送方构造分组并交给发送方MAC层的时间,主要受操作系统调用时间和处理器负载的影响;
2. 访问时间:分组到达MAC层后,获取信道发送权的时间,主要受共享信道的竞争和当前负载的影响;
3. 传送时间:发送分组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报文长度;
4. 传播时间:分组离开发送方后到传输到接收方之间的无线传输时间,主要受传输介质和传输距离的影响;
5. 接收时间:接收端接收到分组,并将分组送到MAC层所需的时间,处理接收到分组的时间受操作系统影响。
针对典型时间同步算法的分析:
TPSN算法采用层次型网络结构,通过双向通信实现同步,它分为层次发现阶段和同步阶段。当同步节点向参考节点发送请求时,会记录发送和接收时间戳,通过往返延迟计算时偏,从而实现节点间的同步。
RBS算法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同步。参考节点广播参考分组,同步节点在接收后记录本地时钟时间戳,然后交换各自记录的时间戳来实现同步。其优点是不受往返延迟不对称影响。
新的算法如LTS、CHTS、CRIT、PBS、HRTS、BTS和ETSP等,它们或采用了分簇式层次型拓扑结构,或结合生成树提高网络性能,或致力于降低功耗,都是为了提升时间同步的精度和降低功耗。协作同步算法试图避开单跳同步累积误差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时间同步技术是无线传感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系到整个网络的同步精度和节点的能耗。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对时间同步算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同步机制和算法,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