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建立大鼠实验性流产模型以及黄芪多糖对流产的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实验性流产模型的建立方法,即利用怀孕7天的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流产模型。根据实验安排,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流产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在怀孕的第4至9天口服生理盐水,而黄芪多糖组则口服黄芪多糖。实验在第10天结束,通过麻醉并处死大鼠后,计算妊娠成功率和流产率,以此研究黄芪多糖对实验性流产大鼠保胎的作用。
在描述实验结果时,论文指出,LPS诱导的流产模型流产率高达72.73%,而对照组和黄芪多糖组的流产率分别为8.33%和16.67%。这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流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黄芪多糖对实验性流产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文章还探讨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死亡或胚胎丢失的问题,指出哺乳动物着床后的胚胎约有40%-60%不能发育到正常分娩便发生死亡,其中早期胚胎死亡约占三分之二。此外,人的妊娠失败率高达约75%,由于大多数早期流产发生在围着床期,因此也称为自然流产。尽管自然流产的原因除了基因缺陷、解剖异常、内分泌紊乱和感染等因素外,有60%~70%的流产原因尚不明确。
在材料与方法部分,论文详细介绍了实验动物的选择、妊娠的确定以及药物和试剂的配制。实验使用了12周龄的SD大鼠,通过阴道涂片法确定大鼠的发情周期并筛选符合条件的动物进行实验。黄芪多糖是通过分离、提取干燥的黄芪饮片制备的,而细菌脂多糖则来自北京经科化学试剂经营公司。
建模方法及结果部分,文章详细描述了LPS对大鼠妊娠的影响,指出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LPS,可以观察到不同剂量对妊娠大鼠流产的影响。实验还确定了正常胚胎与流产胚胎的判定标准,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判别依据。
实验通过不同方法对黄芪多糖的剂量进行了确定,指出每只大鼠每天的黄芪多糖用量相当于50kg体重的成人每日两剂的药量。这部分内容为实验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大鼠;实验性流产模型;黄芪多糖
通过研究,本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大鼠实验性流产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流产率的变化,并且揭示了黄芪多糖对流产大鼠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流产的发生机理以及探索保胎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论文对于自然流产原因的概述,为进一步探讨胚胎早期死亡的原因提供了参考,也为临床处理早期流产提供了可能的方向。此外,论文还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实验动物选择、妊娠判定以及药物剂量确定的标准方法,对实验方法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