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城煤矿的自然发火特点,分析了不同地点、不同条件的自然发火原因,采取了调整通风系统、注氮、压注防火材料、封堵进回风隅角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以后自然发火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该技术对防治大采深、强冲击、高地压、高地温煤炭自然发火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千米深井防灭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现代煤炭开采业至关重要,因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面临的大采深、强冲击、高地压和高地温等问题加剧,这不仅增加了开采难度,也使得煤炭自然发火的风险显著提升。自然发火是矿井安全的一大威胁,可能导致矿井封闭,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分析古城煤矿的自然发火特点,发现其发火过程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在缓慢氧化阶段,发火征兆并不明显,直到进入加速氧化阶段,才会出现CO和C2H4等标志性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这种突发性意味着常规监测方法可能无法及时捕捉到早期的发火迹象。同时,由于煤层的导热性较差,发火区域的高温可能不易被探测,使得火源的定位和控制变得困难。例如,2107上轨道联络巷顶板冒烟事件就揭示了火源可能通过断层裂隙形成的新通道,导致隐蔽的高温氧化。
为了有效防治自然发火,古城煤矿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灭火措施。调整通风系统,优化风流分布,以降低氧气浓度,减少氧化的可能性。注入氮气,利用氮气的惰性特质,置换氧气,抑制煤炭氧化。再者,压注防火材料,如惰性粉末或泡沫,填充空隙,隔绝空气,防止火势蔓延。封堵进回风隅角,防止火源通过风流传播,同时减少氧气进入火区的可能。
这些防灭火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矿井的安全状况,为后续的自然发火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对于大采深、强冲击、高地压、高地温条件下的矿井,这些技术的实施具有极好的指导意义。它们不仅能够预防火灾的发生,还能在火灾初期迅速控制火源,减少损失。
总结来说,千米深井防灭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一项关乎矿井安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古城煤矿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防灭火策略的制定需结合矿井的具体地质条件和发火特性,采用多种手段综合防治,包括调整通风、注氮、压注防火材料和封堵风路等。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类似条件的矿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有助于整个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