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规划学科需求的城市社会学教学研究

preview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0-01-10 收藏 367KB PDF 举报
城市社会学作为规划学科的核心课程,是理解和研究城市现象不可或缺的知识分支。它不仅为规划者提供了广泛的研究视角,使他们能够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城市空间与城市居民的关系,同时也是一门具有空间研究传统的学科,与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等理论交叉,共同构成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 城市社会学在规划学科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城市社会转型和规划研究“社会转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社会学的引入,要求规划学科不仅仅关注物质空间的布局与建设,更要关注社会空间的互动规律,以及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与社会问题。这包括了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对城市规划伦理价值的明晰,这对于提升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和社会适应性至关重要。 在教学任务上,城市社会学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认知不仅包括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属性认知,即问题的本质和发生的背景,还包括问题认知,即对具体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方法认知,即掌握社会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这些认知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评估和应对城市规划中的社会挑战。 此外,城市社会学与城乡规划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使得城市社会学的理论知识能够直接服务于城乡规划学的教学内容组织。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研究传统,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和实践,帮助规划者理解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激烈变化,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前,中国城市的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经济深化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城市中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城市规划作为一项社会制度,有责任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公平分配城市空间资源,以应对这些挑战。这就要求规划教育不仅传授技术知识,更要增强社会敏感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城市社会学作为基础理论学科,重点在于描述和解释城市现象,但其研究内容和范围往往过于宽泛。因此,在面向规划学科的城市社会学教学研究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组织,使之更贴近城市规划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通过属性认知、问题认知和方法认知三个方面进行,以满足当前城市规划的社会需求。 城市社会学在规划学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扩展研究视野,提供技术支撑,还能够为城市规划学科提供认知和应对社会转型的工具。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学的教学研究对于培养适应性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授城市社会学时,应注重与城乡规划学的关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城市社会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城市规划中遇到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