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漏输出与推挽输出是数字电路中两种常见的输出方式,它们在电路设计中有着各自的应用场景和特点。了解这两种输出方式的区别对于电路设计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推挽输出是一种能够同时提供高电平和低电平输出的电路结构。当推挽输出需要输出高电平时,它能够直接通过电源电压驱动输出端;而需要输出低电平时,则通过地线将输出端接地。推挽输出的优势在于其驱动电流的能力较强,一般能够在20ma以内的电流范围内工作,这种结构适合于电流型驱动。
推挽输出结构通常由两个三极管构成,这两个三极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控制,一个三极管导通时,另一个则截止。在推挽输出中,可以实现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快速转换,因为三极管的开关速度很快,所以这种结构能够适应高速的信号变化。然而,如果两个推挽输出端口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平状态并且相连,就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这有可能导致输出端口损坏。
接下来我们看开漏输出,开漏输出的输出端相当于三极管的集电极(或MOSFET的漏极)。与推挽输出不同,开漏输出在输出高电平时需要外部提供的上拉电阻,如果没有上拉电阻,开漏输出将无法输出高电平。在开漏输出中,集电极或漏极并不直接连接到任何电源,因此它输出的是悬空状态,也就是高阻态,需要外接的上拉电阻来实现高电平输出。
开漏输出的特点在于其可以连接不同电平的器件和进行电平转换。因为输出端悬空,外部上拉电阻可以连接在不同的电平电源上,从而实现电平的匹配和转换。此外,开漏输出还可以实现“线与”功能,当多个开漏输出的引脚连接到同一条线上时,任意一个输出引脚输出低电平都将使得整条线变为低电平,这对于总线占用状态的判断非常有用。
开漏输出的另一个应用是它能够减少芯片内部的驱动电流需求,因为实际上的驱动电流是来自于外部的电源经过上拉电阻,流经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到地。这种结构特别适合于低功耗和能够由外部电路提供驱动的应用场景。开漏输出的缺点在于其无法单独输出高电平,必须依赖外部上拉电阻,并且它的信号上升沿由于是无源的外接电阻驱动,因此速度较慢。
在实际应用中,开漏输出还常见于I2C、SMBus等总线的电平控制,其中,多个开漏输出引脚可以连接在一起,通过外部上拉电阻来实现总线的电平控制。由于开漏输出具备多种使用方式和优势,在电路设计中使用开漏输出能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综合来说,开漏输出和推挽输出各有优劣,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推挽输出因其高、低电平的强驱动能力,更适合于需要快速开关的场合,而开漏输出因其可以与不同电平的器件相连接,以及在电流吸收能力上有优势,更适合于需要电平转换或者电流驱动较弱的场合。在设计电路时,根据电路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输出类型是非常关键的。
- 1
- 2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