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木工程领域,锚索桩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边坡或滑坡防治的结构。锚索桩后坡体压力分布模式的合理解析对于工程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论文《锚索桩后坡体压力分布模式的近似理论解析》由肖世国撰写,发表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平台,探讨了锚索桩在不同工作阶段后坡体压力的分布模式,并提出了近似理论解析方法。 肖世国首先在引言中提到,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因其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大中型边坡治理项目中。与传统抗滑桩相比,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受力特性上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预应力锚索带来的预张拉作用以及长期正常工作时对桩体受力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这类结构,尤其是桩体受荷段(即滑面以上部分)的坡体压力特征,合理确定桩后坡体压力的分布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接着介绍了在锚索张拉阶段和长期工作阶段后坡体压力分析的差异。在锚索张拉阶段,采用弹性抗力分析模型,并利用悬臂梁法来分析桩体后侧坡体压力的分布模式。这一阶段的分析基于变形协调关系,其结果表明后侧坡体压力呈现上大下小的近似线性分布特征。而在长期工作阶段,桩后侧坡体压力的分析则是采用水平微段极限平衡法。在这一阶段,得到的桩后侧坡体压力分布模式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近似抛物线型特征。 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作者展示所提出的近似理论解析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坡体压力分布,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文中强调,合理地确定坡体压力分布模式对优化锚索桩的设计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知识点: 1. 锚索桩结构及受力特性:锚索桩通常被用于边坡或滑坡防治,其结构特点包括预应力锚索,这与普通抗滑桩的受力特征有所区别。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通过预张拉作用与桩体共同承担外界荷载,因此,其受力分析涉及锚索张拉阶段和长期工作阶段的特性。 2. 坡体压力分布模式:坡体压力分布模式对桩体内力的大小及分布特征有直接影响,合理的坡体压力分布模式分析对于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在锚索张拉阶段,桩体后侧坡体压力表现为近似线性分布;而在长期工作阶段,则呈现为近似抛物线型分布。 3. 弹性抗力分析模型与悬臂梁法:在锚索张拉阶段,通过模拟弹性抗力的悬臂梁模型来分析坡体压力分布,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到上大下小的线性分布特征。这种方法考虑了变形协调关系对坡体压力分布的影响。 4. 水平微段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适用于长期工作阶段的坡体压力分析,能够解析出中间大两端小的抛物线型分布特征。通过水平微段极限平衡法,可以分析出坡体推力的分布模式,从而对桩体结构进行更合理的内力分析和设计。 5. 实例验证和理论分析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实例分析和数值模拟验证了论文中所提出的近似理论解析方法的实用性,该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坡体压力分布,从而指导工程设计。 本篇论文的技术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关于锚索桩后坡体压力分布模式的系统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这对于工程设计人员在实际工程中优化锚索桩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论文的研究也为岩土工程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粉丝: 5
- 资源: 954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