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使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实现物品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互联网延伸和拓展。它通过采集物品的各种信息,如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并通过多种网络接入手段,实现广泛连接,从而达成对物品智能化的感知、识别、交互和管理功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军事、智能交通、数字家庭、食品安全、旅游服务、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生产制造、医疗健康等。
在智能电网领域,物联网技术尤为重要,它能大大提升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智能电网结合物联网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包括感知控制子层和通信延伸子层。感知控制子层负责物理世界的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通常由各类传感器构成。通信延伸子层的任务是将物理实体连接至网络层和应用层,使用通信终端模块或延伸网络。
网络层则是由接入网和核心网组成,负责在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传递信息、进行路由和控制。在智能电网中,由于对数据安全、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汇聚与控制主要依靠电力专用通信网来实现,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公网。
应用层包含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以及各种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是支撑信息存储、计算的基础设施,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应用层通过先进的信息分析处理技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决策、控制和服务。
在智能电网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状态的预测和调控:通过在关键设备内布置传感器来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技术指标,以此来提高设备运行维护的水平。
2.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和分析资产从诞生到报废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辅助决策,实现对资产的优化管理。
3. 电网与用户间的智能互动: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测用户侧的电力需求,优化电网运行策略,同时推进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服务,实现智能家居、家庭能效管理等。
4. 电动汽车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电动汽车的运行状态、电池状态、充电设施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电动汽车及相关设施的一体化管理。
5. 电力设备的全景监测:利用传感器监测电力设备的全方位信息,评估设备状态,预测设备寿命,为电力资产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加强电厂、电网和用户之间的互联互动,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水平,还可以显著提升生活品质,推动智能化、节能化生活方式的实现。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能够实时响应需求变化,高效配置资源,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用电效率,从而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