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中矿物质分布规律的研究,主要探究了原煤中矿物质随煤的粒度变化的分布规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解释了这一现象的成因。这项研究不仅涵盖了煤炭的燃烧、脱除矿物质及矿物质分布等传统领域,而且对于煤炭内部矿物质与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释和见解。 研究中提到的“变质程度”指的是煤炭在地质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变化的程度,它影响着煤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矿物质的含量与形式。通常,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其内在的矿物质含量会降低。煤炭的种类不同,变质程度也不同,如贫煤、长焰煤和无烟煤等,它们在变质程度上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煤中矿物质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采集了不同地方、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炭样品,包括贫煤、焦煤、长焰煤等。使用浮沉实验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煤样进行分析。浮沉实验是根据煤粉颗粒与水或有机重液的密度差异进行分离,从而获得不同密度级别的煤粉。激光粒度分析则用于测定煤粉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 通过实验,研究者得到了灰分随粒度变化的规律。通常,煤炭燃烧时会形成灰分,灰分的含量与煤炭的矿物质含量密切相关。实验数据显示,随着粒度的增大,灰分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也就是说,较细的煤粉颗粒中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高,而较粗的煤粉颗粒中矿物质含量较低。 研究中还提出了岩相分析手段来解释这一现象。岩相分析是地质学中一种研究岩石结构和成分的方法,通过岩相分析,可以了解煤炭中矿物质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煤中的矿物质大多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并且与变质程度关系不大。这意味着矿物质在煤炭形成过程中可能是以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被包裹或固着在煤炭中,而不是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发生大的改变。 另外,研究还对混煤中的矿物质分布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不同煤种混合比例对矿物质分布的影响。混合煤炭的矿物质含量和分布情况不仅取决于各自煤种的性质,还受到混合比例的影响。因此,了解混煤中矿物质分布的规律对于煤炭的加工、燃烧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煤炭的燃烧、脱硫、脱灰等后续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有助于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这项研究也为深入探索煤炭内部矿物质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与变质程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实验方法,分析了原煤中矿物质随粒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岩相分析等手段,对煤炭变质程度与矿物质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煤炭燃烧过程中灰分变化的内在机制。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煤炭工业的清洁燃烧、矿物质脱除以及煤种的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粉丝: 4
- 资源: 896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