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其特点是能够在电子设备中多次编程、擦除和读取数据,而无需借助外部设备。EEPROM的工作原理基于电荷存储技术,特别是浮栅晶体管(Floating Gate Transistor)的运用。 浮栅晶体管是EEPROM的基础单元,它由两层多晶硅(Poly-Si)组成。其中一层是浮栅,另一层是控制栅。浮栅被绝缘材料(通常是二氧化硅,SiO2)包围,与电路的其他部分隔离。浮栅中的电荷量决定了晶体管的导电状态,从而控制存储的数据。 编程(写入)过程: 在EPROM中,编程是通过热电子注入来实现的。当高电压加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时,源极到漏极的沟道被开启。在这个过程中,电子获得足够高的能量,成为热电子,能够克服SiO2绝缘层的势垒,注入到浮栅中。一旦电子进入浮栅,它们会被隔离并保持在那里,增加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导致沟道关闭,从而在电路中表示为“1”。 擦除(消除)过程: 对于EPROM,擦除通常需要紫外线照射。紫外线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浮栅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动能,逸出浮栅,回到半导体基板中,从而使晶体管恢复到低阈值电压状态,电路中表示为“0”。 而对于EEPROM,擦除过程使用的是隧道效应。在EEPROM中,消除数据不需要紫外线,而是通过改变电场方向。在编程状态下,源漏极接地,控制栅施加高压,吸引电子穿越薄的SiO2层进入浮栅。而在擦除操作中,控制栅电压降低或为0,同时漏极施加高压,电场方向反转,电子通过隧道效应从浮栅中移出,返回到源极或衬底,浮栅中电荷量减少,晶体管阈值电压下降,表示为“0”。 为了实现精确的编程和擦除,EEPROM的设计要求非常精确,包括浮栅周围SiO2层的厚度以及编程和擦除电压的控制。过编程和过擦除可能导致数据损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有良好的电压控制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存储寿命。 总结来说,EEPROM的工作原理依赖于浮栅晶体管的结构,通过热电子注入进行编程,利用隧道效应进行擦除,实现了在电子设备中可重复读写的数据存储。这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如计算机BIOS、嵌入式系统和智能卡等,因其可编程和可擦除的特性,为数据存储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 粉丝: 1
- 资源: 883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