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大容量NAND FLASH在ARM嵌入式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1 引 言 随着嵌人式系统在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移动电话、mp3音乐播放器等移动设备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FLASH存储器已经逐步取代其他半导体存储元件,成为嵌入式系统中主要数据和程序载体。FLASH存储器又称闪存,是一种可在线多次擦除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即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FLASH存储器还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抗振性强等优点,是嵌入式系统的首选存储设备。NAND和NOR FLASH是现在市场上两种主要的非易失闪存芯片,这两种类型的FLASH区别在于: NOR类型FLASH可以按照字节访问,所以存放在FLASH里的程序可以直接执行,而NAND类型FLASH是串行访问的,需要先把程序读取到内 在嵌入式系统中,特别是基于ARM架构的设备,大容量NAND Flash作为一种重要的存储解决方案,正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角色。NAND Flash以其高容量、低功耗和小巧的体积,成为了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存储介质。与NOR Flash不同,NAND Flash采用串行访问方式,程序不能直接在Flash上执行,需要先读取到内存中。这种设计使得NAND Flash在速度上相对较慢,但在成本和容量上有着显著优势。 本文将重点讨论NAND Flash在ARM嵌入式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我们需要了解基础的硬件结构。以Samsung的K9F2808U0C为例,这是一个132 Mb的大容量NAND Flash,包含128 Mb主数据区和4 Mb辅助数据区。它的I/O端口宽度为8位,工作电压在2.7到3.6伏之间。该芯片的存储空间由1024个块组成,每个块有32页,每页528字节,其中包括512字节数据和16字节的额外信息,如ECC(错误校验码)和坏块信息。 在系统设计中,面对NAND Flash的坏块管理是一个挑战。由于NAND Flash允许存在坏块,因此需要在系统级设计中实现地址映射,以屏蔽坏块。在初始化阶段,需要识别并记录坏块信息,确保在写入或擦除操作时避开这些区域。此外,ECC机制用于处理单个位数据错误,以提高存储的可靠性。 随着系统使用,可能会出现新的坏块。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坏块动态管理,通过检查写入或擦除操作后的状态寄存器,一旦检测到错误,立即识别出新的坏块并更新坏块列表。这样可以确保系统在遇到坏块时仍能正常运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中,与NAND Flash的接口设计至关重要。例如,PHILIPS公司的LPC2210是一款基于ARM7TDMI-S CPU的微控制器,其128位宽的存储器接口和加速结构能有效支持32位代码的高效执行。LPC2210具有低功耗、丰富的外设和串行通信接口,非常适合与NAND Flash配合,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如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访问控制和销售终端等。 大容量NAND Flash在ARM嵌入式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到硬件选择、接口设计、坏块管理、ECC错误纠正等多个方面。理解这些关键知识点,对于开发高效、可靠的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正确地利用NAND Flash,不仅可以优化系统的存储性能,还能降低整体的成本,同时满足设备对体积、功耗和抗震性的要求。
- 粉丝: 8
- 资源: 988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