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与德育模式分析
#### 一、德育模式概述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本文档探讨了几种不同的德育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 二、混合德育模式
**混合德育模式**是指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德育实施方式。显性教育主要通过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来传授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而隐性教育则侧重于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等非正式途径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
美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深刻反思了过去对道德教育的忽视,开始重新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并逐步形成了混合德育模式的特点。这一模式既包括了开设独立的德育课程来传授特定的道德标准,也包括利用所有学科和教育活动来进行渗透式的道德教育。
#### 三、不同国家的德育模式
1. **法国**:实行的是混合性的德育模式,结合显性和隐性教育。
2. **英国和日本**:以德目主义模式为主,但在教师指导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3. **全面主义模式**:较少国家采用,在美国也仅实行了一段时间。该模式强调通过全面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 四、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型德育模式正逐渐被更多国家接受和采用。这种模式不仅继承了传统德目主义模式中的积极因素,还融入了全面主义德育模式中的有效德育方法。
#### 五、我国德育模式现状与改进方向
我国传统的德育模式过分强调显性教育,忽视了隐性教育的作用,这导致了德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鉴于此,我国未来的德育发展方向应该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德育的主体性和情境性,强调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德育的效果持久性。
#### 六、名词解释
- **总被引频次**:指的是某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发表的所有论文在统计年度内被引用的总次数。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期刊的影响力及其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
-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由E. 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为: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影响因子越高,通常意味着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大。
#### 结语
通过对不同德育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混合德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全面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对于我国而言,借鉴国际经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德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了解并运用好诸如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这样的评价指标,也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