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三矿综放面异常来压矿压实测研究的知识点涵盖了矿压观测、围岩变形、微震监测等方面。该研究主要针对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详细观测和分析,进而掌握了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来压强度、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并对采空区大面积悬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这些成果不仅指导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而且对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矿压观测是研究工作面顶板岩层运动及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初次放顶期间矿压的观测,可以得到初次来压步距、来压强度等关键数据。初次来压步距是指从初次放顶开始到压力显现达到一定强度时,顶板岩层移动的距离。来压强度则是指顶板岩层对工作面支架造成的压力大小。这些数据对于评估顶板岩层的稳定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围岩变形是矿压观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围岩变形指的是岩石在地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和形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顶板岩层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的安全,因此,通过围岩变形的数据分析,可以预测围岩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微震监测是另一种重要的监测技术。微震监测通过记录和分析工作面及周边岩层产生的微小震动,可以用来评估岩层的稳定性、顶板岩层的移动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来压现象。在本研究中,微震监测的数据对于分析采空区大面积悬顶的原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中还提到了采空区大面积悬顶的现象,这是矿压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采空区是指地下开采煤炭后形成的空洞区域,而大面积悬顶则意味着顶板岩层存在较大的垮落风险,这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作业。通过矿压观测和围岩变形分析,研究者能够对采空区大面积悬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矿压观测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关于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的压力显现特征的数据,如来压步距、支架阻力、来压强度等。这些数据有助于理解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和矿压显现特征,从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条件和生产技术因素对于矿压显现具有重要影响。地质条件包括岩层性质、构造应力等,而生产技术因素则包括开采方法、支护强度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决定顶板岩层的稳定性以及矿压显现的程度和形式。
研究中还涉及了相关文献的引用,如侯朝炯、李学华的综放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控制原理与技术,这表明本研究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是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通过上述知识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为精确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