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论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2000年6月24日辽宁省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过程,尤其是如何利用东北冷涡天气系统进行增雨作业。东北冷涡作为一种常见的大气环流现象,其天气系统对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东北冷涡天气系统是产生在东北地区的高空涡旋系统,通常会伴随有降水天气过程。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指出2000年5月下旬开始,辽宁省大部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但随着持续高温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省属六大水库蓄水量接近最低限制,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用水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成为了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
在6月24日,辽宁省增雨办抓住了一次由高空冷涡与地面东北低压冷锋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进行了一次全省范围内的飞机增雨催化作业。在论文中,作者对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涡度场和雷达卫星云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高空环流形势分析显示,从5月21日8时的500hPa图上可以观察到,有较强的冷空气从中西伯利亚高原地区向下滑动,进而影响东亚的高空环流形势。在6月24日08时,高空冷涡开始生成并稳定,这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面气压场分析表明,自6月22日08时起,地面蒙古低压开始向东移动,导致辽宁省等地出现了冷锋。锋后的气压梯度较大,等压线密集,形成了大范围的积云区,这对于降水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涡度场的演变特征也是增雨作业中分析的重要参数。文中提到,东北冷涡在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涡度场特征。在6月23日00时至24日00时的涡度场变化中,正涡度中心的出现以及高空槽线的移位都预示着对流天气的发展趋势。
雷达和卫星云图的分析对于确认增雨作业的时机至关重要。在本次作业中,由于冷锋的接近,雷达PPI显示出现了块状积云回波,但随着高空槽线的东移,积云回波的高度和强度均有所下降,降水性质也由强对流雷雨转化为稳定连续性降水,这为飞机增雨作业创造了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认为分析东北冷涡云系天气特征对于科学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开发云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作业,辽宁省在面对严重旱情的情况下,成功地缓解了旱情,并且通过飞机增雨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项工作不仅对当时辽宁省的旱情缓解具有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相关天气作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