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代码是我从以前做的项目中摘选出来的,希望能给需要的朋友提供些帮助
功能是从国半的LM74传感器中读取数据,并转化成比较友好的格式(-123℃, +030℃).
需要的朋友只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一下数据缓冲区和数据转换算法,同时要注意必须依照
晶振的主频率调整nop的个数,以正确模拟总线时钟。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51单片机的汇编语言来模拟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以从LM74温度传感器中读取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易读的温度格式。SPI总线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微控制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具有高速、低功耗的特点。
SPI总线通常由四个信号线组成:MISO(主输入,从机输出)、MOSI(主输出,从机输入)、SCK(时钟)和SS(片选)。在51单片机上,由于硬件资源有限,我们需要通过软件模拟这些信号线来实现SPI通信。代码中的`vcs`、`vio`和`vsc`分别代表片选线、数据线和时钟线,它们被映射到P1口的特定引脚。
在`GetData`这个模块中,我们看到整个数据读取过程。关闭中断(`clr ea`),然后清除片选线(`clr vcs`)和设置数据线(`setb vio`),接着进入一个循环,读取数据。每次读取一个bit,通过`nop`指令产生适当的延迟,以模拟时钟脉冲。`nop`指令在汇编中表示空操作,其数量需根据实际晶振的主频率进行调整,确保满足SPI协议的时序要求。读取完符号位后,根据符号位设置数据的正负,并将数据存储到`data_buf`缓冲区中。
数据转换部分,`fill_data`标签下的代码将读取的原始数据转化为易于人类理解的温度格式。这里,如果温度值为负,会将符号位设为负号(`'-'`),然后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将其转化为两位的十进制形式,最后添加度数符号(`'℃'`)和其他辅助字符,形成如"-123℃"的显示格式。
值得注意的是,`data_len`定义了温度数据的长度,而`data_buf`是存放这些数据的缓冲区。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根据你的传感器和所需数据格式调整这两个变量。
模拟SPI总线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时钟信号的产生,以及正确地发送和接收数据。这段代码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如调整数据处理逻辑或优化时钟延迟。同时,为了保证程序的稳定运行,还需要确保5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与`nop`数量相匹配,以确保SPI通信的时序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