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中的升维3072,能更好的分离特征。 bert中最后对一维卷积进行池化,好处在于增加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同的池化方式(平均值、最大值)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一维数据进行池化,利用padding=“SAME”,不会改变尺寸。 https://blog.csdn.net/Tourior/article/details/79544326 logits = self.l0(out) start_logits, end_logits = logits.split(1, dim=-1) logits.split将(64,128,2)变成2个(64,128,1) start_logits = st BERT,全称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是由Google在2018年提出的一种预训练语言模型。该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尤其在文本理解和生成领域。本文主要讨论BERT的一些关键细节,包括特征的升维、一维卷积的池化操作以及模型损失函数的计算。 BERT模型通过升维至3072,旨在提高特征的可区分性。在预训练阶段,BERT通常采用Transformer架构,其中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学习到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增大隐藏层维度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文本的语义特征,从而提高对不同任务的适应性和泛化性能。 在模型的输出层,BERT经常应用一维卷积进行池化操作。一维卷积池化的主要好处是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因为不同的池化策略(如平均池化和最大池化)可以提取到不同类型的特征。平均池化倾向于捕获平滑的、全局的信息,而最大池化则更关注局部的突变和重要特征。使用`padding="SAME"`,确保了在池化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尺寸保持一致,这在处理固定长度输出时特别有用。 在编码器的输出上,我们看到`logits = self.l0(out)`,这表示通过最后一层线性层(通常标记为`l0`)将编码器的输出转换为logits。接下来,`start_logits, end_logits = logits.split(1, dim=-1)`将logits分割成两个张量,分别表示开始和结束位置的预测得分。这在问答任务中尤为关键,通过找到序列中最高得分的开始和结束位置,我们可以定位到答案的文本片段。`squeeze(-1)`操作是用来移除大小为1的维度,使得张量形状更利于后续处理。 在训练阶段,BERT通常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nn.CrossEntropyLoss()`)进行优化。这个损失函数结合了`nn.logSoftmax()`和`nn.NLLLoss()`的功能,适用于多分类问题。例如,对于一个包含三个类别的任务,输入张量`input`的形状为`(minibatch, C)`,其中`C`是类别数量。如果批量大小为1,且目标类别是0,那么`target = torch.tensor([0])`,计算损失时,`nn.CrossEntropyLoss()`会自动执行logSoftmax操作并计算负对数似然损失。 总结来说,BERT模型通过升维到3072来增强特征表示,使用一维卷积池化提升泛化性能,并结合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有效训练。这些细节都是BERT实现高效文本理解和生成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优化和调整模型以适应特定任务至关重要。
- 粉丝: 6
- 资源: 894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