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物理性质。在1992年的工程技术论文中,探讨了浅层地震法在宜山-柳州超高压输电线塔位地基勘查中的应用。该文的研究背景是宜山至柳州的50km地段经过岩溶地区,需要对输电线塔位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以保障电力输送安全。勘察手段之一就是应用浅层地震勘探,其主要任务是确定输电线塔位覆盖层的厚度,以及基岩内的岩溶、裂隙、风化破碎情况。
根据该论文,浅层地震法在有覆土层时,采用了反射波法来探查覆盖层厚度及其承载力状况。覆盖层厚度及波速等参数对于评估基础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当基岩出露时,则采用桩基动测应力波法来测定岩石力学特性,这对于对塔位地基是否存在溶洞、裂隙或破碎带作出稳定性评价十分关键。
地震反射波法是通过在地表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探测和记录由地下界面反射回来的波,以此来分析地下地质结构。该论文中使用了等偏移距纵向观测系统,并采用锤击震源和单道接收的方式进行测量,偏移距根据塔位的覆盖情况而定,从3米到14米不等。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资料可以帮助了解覆盖层的厚度和承载力,从而为塔位的选定提供重要依据。
在基岩露头区,则采用了桩基动测应力波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岩石力学参数(如岩石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抗压强度等)来评估基岩的力学性能。在实践中,每个塔位设置了两条观测剖面,剖面长度为12米,剖面线尽量沿地形等高线布设。使用了改进型GJY-1工程检测仪进行观测,并结合土层取样钻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该研究在覆盖区获得了覆盖层厚度在0.5米至18.5米不等的数据,大部分塔位的覆盖层厚度介于5.0米至9.0米之间。此外,研究还发现覆盖层从地表往下波速呈上升趋势,表明基础承载力是往下逐渐增大的,这对立塔是十分有利的。在基岩露头区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结果显示,塔位露头抗压、抗剪强度普遍较大,可以立塔。
在工程实践中,部分塔位基岩内发现了溶洞、裂隙等异常,导致波速异常,据此对塔位进行了移动。其余塔位则显示承载力较好,基础稳定,设计可行。通过这种方法确保了输电线塔位地基的稳定性和电力输送的安全。
这篇论文展示了浅层地震法在超高压输电线塔位地基勘查中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灰岩分布地区进行地基勘查时,通过地震反射波法和桩基动测应力波法的结合应用,不仅能够精确地探测出覆盖层的厚度和波速,还能评估出基岩的力学特性,为超高压输电线塔位地基的稳定性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