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性分析》主要探讨了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整体实力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主成分分析法、GIS技术以及聚类分析,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河西地区1990年至2009年间县域经济实力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和分析。以下是文章中所涉及的详细知识点。
1. 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统计技术,它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可能相关的变量转换为一系列线性不相关的变量,这些变量称为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数据的变异性。在经济研究中,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减少数据的维度,同时尽可能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用于评价和比较不同地区或时间段的经济实力。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一种集成的数据库技术,它能够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在本研究中,GIS技术用于分析和展示河西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性,通过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能够直观地识别不同县域间的经济差异和趋势。
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对象划分为多个类或簇的无监督学习方法,使同一个簇内的对象之间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簇的对象相似度较低。研究中运用聚类分析将河西地区的20个县(市)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发展类别,如经济发达型、经济中等发达型、经济欠发达型等,从而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
4. 经济实力评价指标:在对县域经济进行评价时,研究者选取了12项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这些指标从经济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具体指标可能包括GDP、人均收入、工业化水平、农业产出、第三产业比重、财政收入等,这些指标共同作用于县域经济实力的评估。
5. 河西地区:河西地区是指甘肃省西部的地区,位于黄河以西,因此得名。该地区地域辽阔,由多个县(市)组成,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色,区域内经济活动多样,既有农业、牧业,也有矿业和工业等,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空间差异性:文章研究了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实力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别是东西部之间的梯次差异。结果显示,河西地区西部县域的经济实力高于中部和东部,这可能与该地区的资源分布、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有关。
7. 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趋势:研究中发现,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增再降”的变化过程,整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一趋势表明,尽管在某些时期个别地区经济实力有所提升,但从整体上看,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通过以上分析,文章揭示了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实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地方经济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同时,该研究也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