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报告正式版1》涉及的是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这篇报告主要探讨了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中,如何设计并测试一个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特别是利用波特图分析其性能指标。
在实验中,学生刘祎铭需要设计一个工作在16.455MHz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要求包括输入信号不超过200μVEMF(开路电动势),在1kΩ负载下,谐振点的电压放大倍数AV0至少为20dB,不超过35dB,通频带BW约为1MHz,矩形系数Kr0.1小于10,以及使用12V的电源电压,且放大器的工作电流在1~8mA之间可调。此外,还要求学生了解高频放大器的相关理论,如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调谐方法、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以及中周的结构和使用。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核心在于LC谐振回路,它可以对特定频率的信号提供最大增益,同时过滤掉其他频率的信号。在这种放大器中,调谐回路通常作为集电极负载,以实现频率选择性和增益最大化。由于输入信号幅度较小,放大器通常处于线性工作状态。报告中提到,单管放大器通常采用共射配置,以获得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然而,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阻抗、跨接电容的米勒效应以及分布电容等因素会影响谐振频率和放大器性能。为减轻这些影响,采用部分接入电路设计是常见的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电路图,并明确参数设置的过程,这包括选取合适的晶体管,考虑其温度稳定性、噪声系数以及增益。此外,还需要复习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使用,以便准确测量和分析放大器的波特图,如谐振点增益、上限频率点增益和下限频率点增益。波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帮助分析放大器的带宽、选择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频率响应问题。
实验还包括了对中周的了解,中周通常包含变压器,初级线圈L1作为谐振回路的一部分,C2则用于调谐。通过调整直流偏置电路(Rb1、Rb2、Re、Rw)中的电位器Rw,可以改变三极管的工作点,从而调整放大器的增益和稳定性。耦合电容C1用于隔离输入信号的直流分量,旁路电容Ce则用于提升交流增益,确保发射极在高频时接近地电位。
这份预习报告涵盖了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设计、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以及关键组件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实践通信电子线路基础的重要平台。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对高频放大器的理解将达到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