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线性表2

preview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3 收藏 570KB PDF 举报
线性表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它是由相同类型元素构成的有序序列。在计算机科学中,线性表的定义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定义**:线性表L由零个或多个数据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具有唯一的索引标识,索引从0开始。例如,如果线性表包含元素a0, a1, ..., an-1,则n表示表的长度,当n=0时,线性表为空,记作Φ。 2. **逻辑结构**: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可以用形式化的描述来表示,即D(数据元素集合)和R(D上的关系集合)。D包含了所有元素,而R表示元素之间的顺序关系。在非空线性表中,第一个元素a0没有前驱,最后一个元素an-1没有后继,其余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3. **抽象数据类型表示**: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线性表通常被表示为抽象数据类型(ADT),包括数据元素集、数据关系集以及一组基本操作。这些操作可能包括构造空表、销毁表、清空表、获取表的长度、检查表是否为空、获取或设置指定位置的元素、查找元素、插入元素、删除元素以及遍历表等。 4. **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通过数组实现的,所有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放。这种存储方式便于随机访问,但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涉及大量元素的移动。 5. **链式存储结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链式存储,每个元素(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指针指向下一个元素。链式存储结构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上比顺序存储更灵活,但访问元素可能不如顺序存储快。 6. **数组与链表的比较**:数组在内存中连续存储,适合于随机访问,但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需要移动大量元素。链表不需连续空间,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快速,但访问元素需要遍历链表。 7. **应用举例**:线性表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字符串处理、数据库记录、队列、栈等。例如,学生记录表可以看作线性表,每个学生记录是表中的一个元素,按学号排序。 线性表的操作设计和实现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理解并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对于学习更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至关重要。无论是顺序存储还是链式存储,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