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0非接触式IC卡(M1)详解》 S50非接触式IC卡,也称为M1卡,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智能卡,主要以其便捷的无接触操作和安全的数据存储特性受到青睐。本文将详细介绍其主要技术指标、存储结构以及存取控制机制。 一、技术指标 S50卡的核心是8K位的EEPROM存储空间,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包含4个16字节的数据块。卡内还具备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同时操作,且无需外部电源,利用内置的天线和电路进行通信。工作频率为13.56MHz,通信速率为106KBPS,读写距离在10厘米以内,具体取决于读写器的性能。卡片的使用寿命长达10年,可读次数无限,可写次数约为10万次,能在-20℃到5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二、存储结构 1. M1卡的存储结构是16个扇区,每个扇区由4个块组成,即块0至块3。扇区和块的编号采用绝对地址,从0开始,直到63。 2. 第0扇区的块0是固定的厂商代码,不可修改。 3. 每个扇区的块0、块1和块2作为数据块,可以用来存储一般数据,也可用于存储具有加减操作的数据值。 4. 每个扇区的块3为控制块,包含密码A、存取控制和密码B。这些控制信息用于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三、存取控制 1. 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独立设置,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定制不同级别的安全策略。 2. 存取控制字节包含32位信息,用于决定每个块的读写权限。每个块有三个控制位(C1、C2、C3),它们以正反两种形式存在,决定了块的访问条件,例如验证哪个密码进行增值或减值操作。 3. 对于数据块(块0、块1、块2),存取控制位的设置直接影响读写操作的权限。例如,对块0的控制位分布在存取控制字节的不同位置,决定是否需要验证特定的密钥进行操作。 总结来说,S50非接触式IC卡(M1卡)通过其独特的扇区和块划分,以及严谨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了高效且安全的数据存储。这种卡片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会员管理、支付等领域,为各种智能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底层支持。了解并掌握M1卡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对于开发和维护相关的系统集成方案至关重要。
- 粉丝: 21
- 资源: 313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nyakumi-lewd-snack-3-4k_720p.7z.002
- 现在微信小程序能用的mqtt.min.js
- 基于MPC的非线性摆锤系统轨迹跟踪控制matlab仿真,包括程序中文注释,仿真操作步骤
- 基于MATLAB的ITS信道模型数值模拟仿真,包括程序中文注释,仿真操作步骤
- 基于Java、JavaScript、CSS的电子产品商城设计与实现源码
- 基于Vue 2的zjc项目设计源码,适用于赶项目需求
- 基于跨语言统一的C++头文件设计源码开发方案
- 基于MindSpore 1.3的T-GCN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设计源码
- 基于Java的贝塞尔曲线绘制酷炫轮廓背景设计源码
- 基于Vue框架的Oracle数据库实训大作业设计与实现源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