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单元-介质访问控制子层2

preview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3 收藏 1.12MB PDF 举报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管理多个设备如何共享同一物理介质,如以太网中的同轴电缆或双绞线。在局域网(LAN)环境中,由于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介质,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层)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它确保了数据的有效传输,防止或减少了因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导致的冲突。 在多路访问链路中,当多个站点尝试同时发送数据时,就会产生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SI模型将介质访问控制功能划分为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即MAC子层。MAC子层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传输,但提供了协调和控制站点访问介质的机制。在MAC子层之上,还有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层),为上层协议提供服务,包括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面向连接以及有确认无连接这三种服务类型。 以太网是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始于1970年代,由Bob Metcalfe在Xerox PARC发明。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太网标准不断演进,从最初的10Mbps发展到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再到1000Mbps的吉比特以太网。以太网的MAC层协议采用了著名的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机制。 CSMA/CD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设备在发送数据前会监听介质是否空闲。如果介质空闲,设备立即发送数据。 2. 在发送过程中,设备会持续检测是否有冲突。如果有冲突,发送会立即停止,并发送32位干扰位来强化冲突信号。 3. 发生冲突后,设备会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尝试发送。具体来说,第一次冲突后,设备可能会等待0或1个时间片,第二次冲突可能等待0、1、2或3个时间片,以此类推,每次冲突后可选的时间片数量会翻倍,但不超过2^10(即1024)个时间片。这种方法称为截止式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时间片τ的长度通常与网络的比特率有关,例如在10Mbps的以太网中,一个时间片大约为51.2微秒。此外,MAC帧格式还包括前导字符、同步序列、帧起始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字段、数据区以及帧校验序列等部分,这些都构成了以太网通信的基础。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是局域网通信的关键,它通过CSMA/CD策略和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有效地管理共享介质的访问,以确保数据包的正确传输,避免或解决冲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也在持续改进,以适应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复杂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