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与表的操作】实验主要涉及SQL Server的使用,包括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修改、删除,以及数据的插入和更新。以下是对实验内容的详细解释:
1. **数据库创建**:
- 使用SQL Server创建名为`student_xxxx`的数据库,其中`xxxx`代表班级学号,例如`student_0112`。数据库包含两个文件:数据文件`student_data`(大小10M)和日志文件`student_log`(大小5M)。
2. **表的创建**:
- 创建三个关系表:
- `S`表存储学生信息,包括`Sno`(学号),`Sname`(姓名),`Ssex`(性别),`Sage`(年龄)和`dept`(所在系)。
- `C`表存储课程信息,包括`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Cpno`(先行课)和`credit`(学分)。
- `SC`表存储学生选修课程信息,包含`Sno`(学号),`Cno`(课程号)和`grade`(成绩)。
3. **数据操作**:
- 向`S`、`C`和`SC`表中插入至少4个元组,包括实验者的个人信息。
- 使用SQL命令将创建表的语句保存为`.SQL`文件。
4. **表结构修改**:
- 在`S`表中新增` birthdate`(出生日期)属性列。
- 删除`S`表的`Sage`(年龄)属性列。
- 删除`SC`表,然后使用保存的`.SQL`文件重新创建`SC`表。
5.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 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然后进行恢复操作,这是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步骤。
实验过程中,使用SQL Server的图形界面工具——对象资源管理器(企业管理器)和SQL命令行进行操作。实验者通过这个过程不仅掌握了SQL Server的使用,还深化了对数据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理解。
实验步骤包括熟悉SQL Server的工作环境,创建或连接数据库,定义和修改表结构,保存表定义为`.SQL`文件,以及进行数据操作。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有指定功能的实现,包括增加、删除属性列,备份和恢复数据库。
实验结论中,实验者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导入`.SQL`文件前需要先执行文件内容并刷新,以及查找和修改表结构时参考了网络上的代码。整个实验帮助实验者深入理解和应用了SQL Server进行数据库管理和操作的基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