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在高考试题的特点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旧课程到新课程的显著转变。旧课程时期,高考的命题主要依赖于专业知识,中学教育常常因应高考而调整教学内容。然而,新课程的实施使得高考更加注重课程标准,强调中学教育的完整性,不再单纯以高考为导向。旧课程的试题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在新课程中,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用更加突出,高考命题则以此为基础。
新课程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历史学科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高考命题权转交给高校教师,呈现出更强的专业化趋势。这一变化体现在高考试题中,主要表现为对历史学科专业性的深度考查。
例如,高考历史试题经常涉及史料的分析和判断。考生需要具备辨别史料真伪的能力,如2008年上海卷的题目要求学生判断有关鉴真的历史资料的可靠性。2010年的新课标试题则展示了不同历史事件记载的差异,揭示了研究者立场对历史解释的影响。这提示我们在备考时,不仅要关注历史事实,还要学会分析史料来源,理解历史叙述的多样性。
同时,高考也开始重视对史料的分类解读和相互关系的阐释。例如2009年宁夏卷和上海卷的题目,要求考生从文字记录和图像资料中挖掘历史信息,理解图像作为“可视的历史”所承载的价值。2009年海南历史试题中的材料分析,则鼓励考生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如小河五号墓地的考古发现与丝绸之路的早期联系。
因此,高三备考策略应当围绕这些高考试题特点展开。要加强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辨别史料的真实性和价值。要拓宽知识面,理解历史事件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避免孤立看待历史现象。再次,重视课程标准,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同时注重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对图像和非文字史料的理解能力,借助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以增强历史感知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高三学生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做足准备,还要锻炼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在指导备考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以适应高考改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