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和应用,确保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该标准对于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升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一、标准概述
GB 21139-2007主要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基本要求,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结构、数据质量、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它适用于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应用,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基础性指导文件。
### 二、数据分类
标准中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为地形要素、地名地址、行政区划、地籍信息、交通信息、水系信息、植被覆盖等几大类。每一类数据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几何特征,例如地形要素可以包括山丘、平原、湖泊等地形类型,而交通信息则涵盖道路、铁路、桥梁等。
### 三、数据结构
GB 21139-2007对数据结构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采用矢量或栅格两种基本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用于表示具有明确边界的对象,如道路、河流;栅格数据模型用于表示连续分布的现象,如土地覆盖、高程数据。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数据编码规则,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识别性。
### 四、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地理信息数据的生命线,GB 21139-2007从精度、完整性、一致性、现势性等方面对数据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精度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和时间精度;完整性指数据应覆盖指定区域内的所有要素;一致性要求数据在不同来源之间保持一致;现势性强调数据应及时更新,反映最新情况。
### 五、数据交换格式
为了便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标准推荐使用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和Shapefile作为数据交换格式。GML是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标准,能够表达复杂的空间信息;Shapefile是一种常用的矢量数据格式,广泛应用于GIS软件中。
### 六、标准实施与推广
GB 21139-2007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参与,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技术能力。同时,标准的推广也需要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智能服务。
### 结语
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不仅是地理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地理信息数据管理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为地理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这一标准也将不断修订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