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理论与历史复习大纲】
广告,作为一种付费的信息传播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商品、服务及观念,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以达到广告主的预期效果。广告活动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广告主(出资方)、广告代理商(策划和制作广告的专业机构)、广告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渠道)、受众(即消费者)以及广告信息本身。美国营销协会对广告的定义强调了广告主的存在、有偿性质、非人员推广、信息传播的多样性等方面,这些都是现代广告概念的基础。
广告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其提供了生存土壤。古代广告以现场展示和口头叫卖为主,北宋时期的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印刷广告是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例。近代广告在中国始于19世纪,由外国传教士在期刊上刊登广告,随着时间推移,华人创办的广告公司如闵泰广告社、华商广告公司和联合广告公司相继出现。1927年,我国首个广告同业组织“中华广告公会”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广告市场受到政治因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几乎消失。然而,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市场迅速复苏。基层媒介的革新、社会变迁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企业间的情报交流需求成为了推动广告复兴的重要动力。这一时期,中国广告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如《文汇报》为广告正名的文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首个外商广告、上海电视台的首条商业广告等标志性事件,都见证了中国广告业的崛起。随后,广告法规的出台、广告协会的成立、广告专业的设立,以及合资广告公司的涌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正规化和专业化进程。
广告代理制和发布前审查的试行,标志着中国广告业的规范化管理进入新阶段。广告代理制的实施,提高了广告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而公益广告的出现,则显示了广告在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1994年,北京广播学院设立广告学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广告学科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广告不仅是商业活动的工具,也是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从古代的叫卖到现代的多媒体传播,广告理论与历史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历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多元化,广告的形式和策略也在不断演进,广告学的研究和实践将继续为市场营销和社会传播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